15. 典故:请君入瓮 原文:周兴受贿枉法,魏征以牙还牙,用计使周兴自食其果。改写:魏征请君入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周兴自食其果。16. 典故:风声鹤唳 原文:苻坚与苻丕领军对阵,苻坚因听到风声和鹤叫声而疑神疑鬼,军心大乱。改写: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苻坚因过度的恐慌和猜疑,...
写寓言成语和带典故的词语各10个
1. 寓言:揠苗助长
原文:一个农夫急于让稻谷长得更快,于是他拔高了稻苗,结果稻苗都死了。
改写:农夫揠苗助长,期待稻苗迅速成长,不料适得其反,稻苗因失去根基而枯萎。
2. 寓言:刻舟求剑
原文:一个人将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刻下一个记号,希望船停下来后能找回剑。
改写:剑落入水中,主人刻舟求剑,竟不知剑随水流,标记成了无用之举。
3. 寓言:画龙点睛
原文:一幅画龙的作品几乎完美,只差眼睛未点,点上眼睛后龙栩栩如生。
改写:画龙仅需点睛一笔,睛点龙活,寓意着事物最后的关键步骤至关重要。
4. 寓言:郑人买履
原文:郑人去买鞋,却因为守着旧尺码而空手而归,忽视了鞋子应该合脚。
改写:郑搭尺人买履,固守旧有的尺码,终因鞋不适脚而徒劳。
5. 寓言:掩耳盗铃
原文:盗铃者掩耳盗铃,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自欺欺人。
改写:掩耳盗铃者,以为捂住耳朵就能隐藏铃声,不知欺骗自己便是愚行。
6. 寓言:南辕北辙
原文:一个人想要去南方,却驾着车往北走,行动与目的背道而驰。
改写:南辕北辙者,心向南方却行北向,行动与愿望相左,劳而无功。
7. 寓言:画蛇添足
原文:几个人比赛画蛇,最后一个人画完了蛇,觉得不够完美,又给蛇添了脚。
改写:画蛇添足者,在蛇已完成之际,多此一举添足,反失其自然之美。
8. 寓言:叶公好龙
原文:叶公自称喜欢龙,但实际上当龙真的出现时,他却吓得不知所措。
改写:叶公好龙,口称爱龙心切,及至真龙降世,却畏缩不前,暴露了虚伪。
9. 寓言:一叶障目
原文:一个人因为一片树叶挡住了视线,没能看到森林的全貌。
改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小事物遮蔽了视野,使人忽视了大局。
10. 寓言:守株待兔
原文:农夫偶然在树根旁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从此他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根旁等待兔子自投罗网。
改写:守株待兔者,期望好运再次降临,却不知努力工作,终日无所事事。
11. 寓言:邯郸学步
原文:一个人去邯郸学习走路,结果不但没学会,反而忘记了原来的步伐。
改写:邯郸学步,模仿他人反忘己,最终不但步法不合,连原本的步伐也丧失了。
12. 寓言:东施效颦
原文:东施羡慕西施的美貌,试图模仿她的皱眉,却让她的丑陋更加明显。
改写:东施效颦,不知己之短处,盲目模仿,反而暴露了更多的缺点。
13. 典故:望梅止渴
原文:曹操带兵行军,士兵们口渴难耐,他骗士兵说前头有梅林可以解渴,士兵们因此士气大增。
改写:曹操望梅止渴,用梅林的幻象激励士兵,显示了心理战术的智慧。
14. 典故:指鹿为马
原文:赵高试图试探朝中大臣,将一只鹿指给大臣说是马,大臣们不敢反驳。
改写:赵高指鹿为马,通过这种明显的欺骗来测试臣子的忠诚和勇气。
15. 典故:请君入瓮
原文:周兴受贿枉法,魏征以牙还牙,用计使周兴自食其果。
改写:魏征请君入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周兴自食其果。
16. 典故:风声鹤唳
原文:苻坚与苻丕领军对阵,苻坚因听到风声和鹤叫声而疑神疑鬼,军心大乱。
改写: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苻坚因过度的恐慌和猜疑,导致军心动摇。
17. 典故:草木皆兵
原文:苻坚在战场上,因为极度恐慌,把风吹动草木的声音都当成了敌人的军队。
改写: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苻坚因过度的恐慌和猜疑,导致军心动摇。
18. 典故:纸上谈兵
原文:赵括只会在纸上谈论兵法,却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结果导致战争失败。
改写:赵括纸上谈兵,空谈无实践,终因缺乏经验而败北。
19. 典故:刮骨疗毒
原文:关羽在战场上刮骨去毒,展现了他的坚韧和勇气。
改写:关羽刮骨疗毒,体现了他坚强意志和无畏的精神。
20. 典故:初出茅庐
原文:诸葛亮首次离开他的茅庐,下山辅助刘备,表现出他的智慧和才干。
改写:诸葛亮初出茅庐,离山辅刘,初露锋芒,展露其非凡才智。
21. 典故:三顾茅庐
原文:刘备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表达了他对诸葛亮才能的认可和诚意。
改写:刘备三顾茅庐,表明他对诸葛亮才干的重视与招募的诚意。
22. 典故:沉鱼落雁
原文:形容女子容貌美丽,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
改写:沉鱼落雁,形容女性容貌娇美,能使鱼忘却水中游,雁忘却空中飞。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