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这句《贤文》出自汉宣帝时的赵充国老将军。说的是汉宣帝时,西北边境上传来警报,说羌人时常出没骚扰,攻占城池,杀害官吏,情况十分严重。朝廷得报,立即召集会议,商量对策。大臣们都主张立即派遣大军,前去攻剿。可是当宣帝征询谁可以率领大军前去的时候,却噤若寒蝉,...
相传在春秋时期就有孔子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故事证明此言有之偏狭之说;故事是这样的,一天孔子和友人在外搞野炊,做了一大锅香喷喷的饭食等到要开饭时,只见一弟子突然伸手在锅里抓了一块立即塞进自己嘴里。孔子看见了他很生气,但出于饭时不影响大家食欲他没有现场批评那弟子,而是饭后进行训斥弟子,...
这句话出自汉朝时期刘向创作的《说苑·政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意思就是说道听途说的不一定是符合事情发生的真相的,眼睛所看见的才是所了解的真相。这句话的确具有一定的道理所在,但是也有争议,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其实在刘向的书中,这句话完整的应该是:“...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成语出自于汉朝刘向所著的《说苑·政理》,其中写道:“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是一个谚语,意思是只有亲身所见,才能说明事情的确存在或发生过,而传闻或听来的则不一定属实。1.谚语的来源 这个谚语最早记载在《战国策·齐策四》中,当时的齐宣王对外臣讲述了楚国侵略其土地的事情,但有人认为这是谎言,于是齐宣王就说了这个谚语。2.眼见为实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