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译文: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国人献给他鱼,他却不肯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与他们;迁就于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歪曲法律,就会被...
原文: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时人俱赞郑相。译文:从前有人赠送鱼给郑国的宰相,郑国的宰相没有接受.有人问郑国的宰相,说:"你平时爱好吃鱼,什么原因不接受赠送的鱼呢...
公仪休嗜鱼的故事,讲的是很实在的小道理:受贿就要丢官,丢官以后,人家当然不会再送贿赂给你,你自己却又因为失去了俸禄,什么爱好也都无法实现了,因此,受贿是不合算的。公仪休是鲁国的宰相。据说,其在执国理政、肃清吏治方面颇有卓识。然而,让他名垂青史的却是他嗜鱼而不收鱼的典故。公仪休...
“吾以嗜鱼故不受鱼”的意思是:我因为爱好吃鱼,所以不接受鱼。这句话出自一个典故,具体解释如下:爱好与选择:郑相因为喜欢吃鱼,所以在面对别人送来的鱼时,他做出了不接受的选择。长远考虑:郑相不接受鱼的原因在于,他认为如果接受了别人送来的鱼,可能会因此失去官职和俸禄,从而失去长期吃鱼的...
陶母退鱼的故事是一个著名的典故,被称为“陶母封鲊”。原文记载陶侃年轻时曾担任管理河道和渔业的官吏,他曾将一坛腌鱼作为官府的物品送给母亲。然而,陶侃的母亲并没有接受这份礼物,反而将腌鱼封好退还给差役,并写信责备陶侃说:“你作为官吏,却用官府的东西送给我,这不仅对我没有好处,反而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