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草木皆兵 苻坚在战场上的恐慌心理被形象地描述为“草木皆兵”,意味着他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连自然界中的草木都疑视为敌兵。这一典故体现了人在极度紧张状态下的心理变化。三、风声鹤唳 苻坚的军队在溃败时,一路上听到风声和鹤鸣都以为是晋军追击,这种极度恐慌的心态被概括为“风声鹤唳”,...
淝水之战衍生出来的四个典故分别是:投鞭断流、风声鹤唳、围棋赌墅、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军队人数众多,力量强大。它源于苻坚决定攻打东晋时,声称自己的军队光是把鞭子投进长江就能把长江截流,显示出他的狂妄自大和盲目自信。风声鹤唳:这个成语形容人在面对敌人时惊慌失措,疑神疑鬼。...
淝水之战的四个典故:投鞭断流、风声鹤唳、围棋赌墅、东山再起。1、投鞭断流:苻坚当时决定攻打东晋,但是大臣都反对,说长江是天险不好攻,但是苻坚一意孤行,说自己的军队把鞭子投进长江就能把长江截流了,于是携带80万大军逼临淝水,东晋只有8万士兵反抗,最后在淝水这个地方把苻坚打败。所以这个成语后...
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4、踉踉跄跄 典故:淝水之战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
”这就是"草木皆兵"的典故来历。三、风声鹤唳 公元383年11月,苻坚与其弟苻融率领秦军前锋一路南下,气势汹汹的进逼淝水西岸布阵,与谢玄(谢安侄子)率领的晋军隔河对峙。谢玄无法进军,便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