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的典故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最终以金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同时,除了战役本身被历史记载外,这些典故和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果骑兵把鞭子扔进河里当苻坚决定南侵东晋时,遭到朝中大臣的训诫,指出东晋是汉人建立的,是中国人民支持的。而且还有长江天险,不好攻,但苻坚不屑一顾地回应:“...
淝水之战的典故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最终以金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同时,除了战役本身被历史记载外,这些典故和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果骑兵把鞭子扔进河里当苻坚决定南侵东晋时,遭到朝中大臣的训诫,指出东晋是汉人建立的,是中国人民支持的。而且还有长江天险,不好攻,但苻坚不屑一顾地回应:“我有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所有的士兵都会把鞭子扔进长江,这足以截断河道。长江天险还有什么好怕的?”后人用“甩鞭断流”来形容军队阵容的鼎盛时期,或者说是强大机构中人才辈出。出处:“以我无数次的行程,在河底扔一条鞭子,就能截断它的流向。”出价《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每一丛灌木和每一棵树似乎都是敌人——处于极度恐慌状态前秦先头部队在罗箭附近遭到金军袭击,大败而溃,不仅打击了秦军的士气,也动摇了一向骄傲的苻坚的信心。得知金军正向寿阳推进,他和傅荣登上寿阳城头观察金军动向。他看到对岸的金兵,排得整整齐齐,有战船,觉得金兵训练有素。再看北边的八公山,山上覆盖着无数的植被,北风一吹,植被抖动,就像无数的士兵在运动。他们立刻惊讶地对傅荣说:“金兵是多么强大的对手啊,你怎么能说他们是弱小的旅行者呢?”后来人们用“一草一木都是兵”来形容人的神经质和多疑。来源:Text《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坚与力相融,而观王师,则兵有秩序,兵有精锐。看北方八公山上的植被,都是人形的。顾说,‘这是敌人!“什么更少,”我害怕。"风声鹤唳前建的军队在淝水一战大败,傅荣战死;苻坚中箭,带领剩下的士兵拼命逃回北方。他们听到风吹过的声音和飞鹤的鸣叫,都以为金兵还在后面追赶,于是日夜逃亡,饥寒交迫。结果,当他们回到北方时,一千万军队中有七八万已经损失了。后人用“战战兢兢”一词来形容人的内心受到刺激后变得脆弱,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也可以形容朝不保夕。来源:《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折牙齿淝水之战,晋军收复寿阳,谢玄派飞马到建康。当时谢安正在家里和客人下棋。看了谢石发来的好消息后,他静静地把好消息放在一边,像往常一样下棋。得知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客人忍不住问谢安:“战况如何?”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最后打败了秦人。”客人们听了这话,高兴得都不想再下棋了。他们想很快告诉别人这个好消息,所以他们说再见就离开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镇上。他的激动再也无法忍受了。当他跨过门槛时,他绊了一跤,弄断了木屐的牙齿。这就是著名典故“折齿”的由来。来源:《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卷土重来383年8月,苻坚亲率87万大军从长安出发。消息传到建康,金孝武帝和北京的文武百官一片恐慌。金朝军民都不愿意让江南落入前秦之手,大家都在期待丞相谢安的决定。谢安,陈郡杨霞人,出身士绅,常在会稽游山玩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文人中很有名气,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他宁愿隐居东山也不愿2023-06-16
球球词典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7:32: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二、草木皆兵 苻坚在战场上的恐慌心理被形象地描述为“草木皆兵”,意味着他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连自然界中的草木都疑视为敌兵。这一典故体现了人在极度紧张状态下的心理变化。三、风声鹤唳 苻坚的军队在溃败时,一路上听到风声和鹤鸣都以为是晋军追击,这种极度恐慌的心态被概括为“风声鹤唳”,...

  •  小龙教育问答 淝水之战的四个典故

    淝水之战的四个典故:投鞭断流、风声鹤唳、围棋赌墅、东山再起。1、投鞭断流:苻坚当时决定攻打东晋,但是大臣都反对,说长江是天险不好攻,但是苻坚一意孤行,说自己的军队把鞭子投进长江就能把长江截流了,于是携带80万大军逼临淝水,东晋只有8万士兵反抗,最后在淝水这个地方把苻坚打败。所以这个成语后...

  •  上海贡苒网络 淝水之战的四个典故

    典故出自《晋书·谢玄传》:东晋时,秦主苻坚率领大军,号称百万,列阵肥水,要与东晋决战。晋将谢玄等以精锐八千涉水进击,秦兵大败。“〔苻〕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碰昌王帅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公元383年,...

  •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以下是淝水之战中的一些典故:1. 投鞭断流:苻坚决定南侵东晋时...

  •  谷艾文艺苑 淝水之战战役典故

    淝水之战的战役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草木皆兵:在淝水之战中,秦王苻坚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企图消灭东晋。苻坚在视察前线时,看到晋军阵容严整,误以为八公山上的草木在月光下都是士兵,形成了“草木皆兵”的错觉,体现了他的极度惊恐和轻敌心态。风声鹤唳:决战在淝水展开后,秦军大败,苻坚在逃窜...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