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的成语典故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它孕育了许多流传至今的成语典故。其中,“草木皆兵”便是出自此次战役。在东晋时期,前秦苻坚率领大军欲一统天下,然而在淝水之战中,晋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这场战役中,晋军将领谢石、谢玄以八万之众对抗苻坚的八十万大军。一开始,苻坚自信满满,未将晋军放在...
淝水之战的成语典故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它孕育了许多流传至今的成语典故。其中,“草木皆兵”便是出自此次战役。
在东晋时期,前秦苻坚率领大军欲一统天下,然而在淝水之战中,晋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这场战役中,晋军将领谢石、谢玄以八万之众对抗苻坚的八十万大军。一开始,苻坚自信满满,未将晋军放在眼里。然而,晋军的强大战斗力和严密的军事部署,以及八公山上草木的影子的误会,让苻坚开始感到不安。
决战之日,秦军被晋军彻底击溃,苻坚受伤,其弟苻融战死。苻坚慌忙逃窜,风声鹤唳,以为追兵已至。
东晋的胜利得益于多方面因素:首先,以谢安为代表的东晋主战派坚定决心,临危不乱,坚决抗战;其次,晋军战斗力强大,将领指挥有方,军心士气高涨;再者,民间也组织起来抵抗前秦,形成了强大的民心凝聚力;此外,淝水的地理优势和充分的准备也是东晋胜利的关键;战术上,晋军智激敌军,乘隙掩杀,追击坚决,扩大了战果。2024-11-18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3:17: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淝水之战衍生出来的四个典故分别是:投鞭断流、风声鹤唳、围棋赌墅、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军队人数众多,力量强大。它源于苻坚决定攻打东晋时,声称自己的军队光是把鞭子投进长江就能把长江截流,显示出他的狂妄自大和盲目自信。风声鹤唳:这个成语形容人在面对敌人时惊慌失措,疑神疑鬼。...

  •  小龙教育问答 淝水之战的四个典故

    淝水之战的四个典故:投鞭断流、风声鹤唳、围棋赌墅、东山再起。1、投鞭断流:苻坚当时决定攻打东晋,但是大臣都反对,说长江是天险不好攻,但是苻坚一意孤行,说自己的军队把鞭子投进长江就能把长江截流了,于是携带80万大军逼临淝水,东晋只有8万士兵反抗,最后在淝水这个地方把苻坚打败。所以这个成语后...

  • 一、投鞭断流 苻坚自信心过剩,曾夸下海口,声称将大军投鞭于江,足以断其流水。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投鞭断流”的成语,形容力量庞大到了足以改变自然规律的地步。二、草木皆兵 苻坚在战场上的恐慌心理被形象地描述为“草木皆兵”,意味着他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连自然界中的草木都疑视为敌兵。这...

  •  无极小屁孩 出自肥水之战的成语故事

    3、风声鹤唳 前秦苻坚的军队在淝水一战中大败,苻融战死;苻坚中箭,率领余兵拚命逃回北方。当他们听到风吹过的声音及飞鹤的鸣叫,都以为是晋兵仍在后穷追不舍,于是他们日夜逃跑,饥寒交迫,结果当他们回到北方时,百万大军已失去了十之七八。4、东山再起 谢安是东晋的重臣,一路做官至高位,但是后来...

  •  雨岚谈金融 淝水之战的四个典故

    关淝水之战的成语 淝水之战的四个典故 1、投鞭断流 典故:据北魏.崔鸿《前秦录》载,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心调集百万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但大臣们多不赞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属劝阻说:「从星象来看,今年不适合南进。何况晋据著长江...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