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根的典故影射着什么

执法的人因为杜根的名气,私下告诉行刑人打的时候不要太用力,打完就用车把杜根接出城,杜根得以苏醒过来。太后命令人来检查,杜根就装作假死,装了三天,直到眼睛里生了蛆,太后以为他死了,这才得以逃跑,到宜城山里做了一个酒保。15年过去了,酒店的人了解了他的贤德,十分优待他。等到邓氏一族被诛杀...
杜根的典故影射着什么
影射着杜根深明大义。
杜根性格朴实,喜欢较真。永初元年的时候,被推举为孝廉,成为郎中。当时,和熹邓太后执政,权力集中在外戚。杜根认为安帝长大了,应该亲自处理政务了,就和同时郎一起上书直接进言。太后很生气,逮捕了杜根等人,下令用白袋子装着,在大殿上活活打死。
执法的人因为杜根的名气,私下告诉行刑人打的时候不要太用力,打完就用车把杜根接出城,杜根得以苏醒过来。太后命令人来检查,杜根就装作假死,装了三天,直到眼睛里生了蛆,太后以为他死了,这才得以逃跑,到宜城山里做了一个酒保。15年过去了,酒店的人了解了他的贤德,十分优待他。
等到邓氏一族被诛杀,皇帝身边的大臣都说起杜根等人的忠心。皇帝以为杜根已经死了,于是昭告天下,寻找他的子孙,录为官员。杜根刚回到老家,就被奉为公车,又拜为侍御史。
当时,平原郡的官员成翊世也因为劝说太后交还政权而被判罪,和杜根一起提升为尚书郎,同时任用。有人问杜根说:“你当时遭遇灾祸,天下人也都和您一样坚持道义,而且您的知己故交也不少,怎么至于活的那么艰辛啊?”
杜根说:“在民间躲藏,也不是与世隔绝。万一身份暴露的话,会祸及到自己的至亲好友,所以不能这么做啊。”顺帝年间,被稍稍贬职,降为济阴太守。后来,辞官返回故里,享年78岁。

亲属成员
父亲叫杜安,字伯夷,小的时候就有志向和节气。13岁的时候进入太学,号称为奇童。京师的王公贵戚仰慕他的名声,有的人给他写信,杜安不打开,都藏到了墙里。到了后来逮捕涉案的贵族们,杜安打开墙壁取出信,都完好如初,居然没有受到他们的牵连,当时的人都以他为贵。在巴郡做太守,政绩相当有名声。
2021-11-03
望门投止-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状。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这一句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梁等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救护。忍死须臾待杜根-这里作者以忍死的杜根自比。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命摔死,因执行人手下留情,未死。隐身酒肆,邓太后死后,复官为侍御史。去留肝胆两昆仑-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象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去:出奔。指康、梁;留:指自己。2020-12-24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4:11: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影射着杜根深明大义。杜根性格朴实,喜欢较真。永初元年的时候,被推举为孝廉,成为郎中。当时,和熹邓太后执政,权力集中在外戚。杜根认为安帝长大了,应该亲自处理政务了,就和同时郎一起上书直接进言。太后很生气,逮捕了杜根等人,下令用白袋子装着,在大殿上活活打死。执法的人因为杜根的名气,私下告...

  • 历史解说站 杜根的典故影射着什么

    望门投止-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状。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这一句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梁等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救护。忍死须臾待杜根-这里作者以忍死的杜根自比。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要求临...

  •  狂犬患者我能治 张俭和杜根的典故

    张俭和杜根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张俭传》张俭是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而遭到通缉,被迫逃亡,杜根当时担任宜城长,敬佩张俭的为人和勇气,因此不顾自身安危,将张俭藏在自己的家中,后来,侯览得知了张俭的藏身之处,派兵前来搜捕,杜根为了保护张俭,让张俭从自己的家中逃走,而自己则留下来应付官兵...

  •  湖北倍领科技 杜根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杜根的故事不仅仅局限于历史记载,更成为了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典故。无论是皮日休的《酒垆》,还是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借用了杜根的形象,表达了对正义、忠诚和勇敢的颂扬。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内涵,也使杜根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 anonymous 狱中题壁这首诗引用了什么典故?

    借用东汉末年因反对宦官和邓太后而遭迫害的张俭、杜根的典故,借占喻今。表达了诗人愿为理想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张险、杜根的铮铮铁骨与浩然正气,既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又体现出抗争之路的崎岖坎坷,随时要保持忍辱负重、待机而起、不屈不挠的坚强毅力和过人胆识。这里实际上也是以张杜二人比喻...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