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绝妙好辞”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详解曹操绝妙好辞的典故

成语“绝妙好辞”的历史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与曹操和杨修有关。典故内容: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看到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是否知道这八个字的意思,杨修表示知道。曹操让杨修先不要说,自己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后,曹操说自己已经知道了。之后,曹操和杨...
成语“绝妙好辞”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详解曹操绝妙好辞的典故
成语“绝妙好辞”的历史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与曹操和杨修有关。
典故内容: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看到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是否知道这八个字的意思,杨修表示知道。曹操让杨修先不要说,自己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后,曹操说自己已经知道了。之后,曹操和杨修分别写下对这八个字的解释,结果两人的解释完全相同,都是“绝妙好辞”。曹操因此赞叹杨修的才智超过自己。具体解释:“黄绢”指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是受辛之器,即盛纳葱、蒜、椒、姜、芥等五辛的器具,写成字是“辞”。因此,“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记载了这一典故。
2025-01-24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6:57: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绝妙好辞”的历史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与曹操和杨修有关。典故内容: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看到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是否知道这八个字的意思,杨修表示知道。曹操让杨修先不要说,自己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后,曹操说自己已经知道了。之后,曹操和杨...

  •  翡希信息咨询 绝妙好辞出自哪里

    综上所述,“绝妙好辞”这一成语直接来源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曹操和杨修关于曹娥碑的故事。

  •  yeschangsha 世说新语绝妙好辞的成语故事ppt图片

    【解释】: 辞:同“词”,文辞。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成语故事】: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最后也被淹死了。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孝女...

  •  蓝韵生活馆 绝妙好辞出处

    绝妙好辞的出处是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的第十一章《捷悟》。该成语背后蕴含着一个与曹操和杨修相关的典故。故事发生在曹操与杨修一同途经曹娥碑时,碑文的背面刻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的隐语。杨修聪明过人,他运用拆字法将这句话解读为“绝(色丝为绝)、妙(少女为妙)、好(...

  •  倍领趣闻 绝妙好辞

    绝妙好词 绝妙好辞反义词绝妙好辞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蒱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绝妙好辞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下经过,见碑上有黄绢幼妇,外孙齑...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