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绝妙好辞”的历史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与曹操和杨修有关。典故内容: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看到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是否知道这八个字的意思,杨修表示知道。曹操让杨修先不要说,自己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后,曹操说自己已经知道了。之后,曹操和杨...
绝妙好辞 这个成语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出自《世说新语·捷悟》。东汉时期,在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位年仅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她的父亲不幸在江中溺亡,曹娥悲痛欲绝,毅然决定投江寻找父亲的遗体,最终也未能生还。这一悲壮的事迹迅速传开,并被赋予了迷信的色彩,曹娥因此成为了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
“绝妙好辞”是用来形容极其美妙的文辞的成语。词源:该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捷悟》一章,原典故中通过黄绢、幼妇、外孙、蒱臼四个词语的巧妙组合,展现了独特的文字游戏,被赞誉为绝妙的创意和文辞表达。含义:常用来形容文人墨客运用语言的精妙,他们能将眼前景致或其他事物转化为生动的...
【解释】: 辞:同“词”,文辞。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成语故事】: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最后也被淹死了。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孝...
原文出处:在《世说新语》的原文中,有一个关于曹操和杨修的故事。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看到石碑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杨修解释这八个字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故事含义: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杨修的聪明才智,也体现了“绝妙好辞”这一成语的由来。它指的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