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绝妙好辞”的历史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与曹操和杨修有关。典故内容: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看到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是否知道这八个字的意思,杨修表示知道。曹操让杨修先不要说,自己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后,曹操说自己已经知道了。之后,曹操和杨...
绝妙好辞出处《世说新语》,说的是曹操和杨修解释曹娥碑背面题字的故事,曹操感叹自己的才能不如杨修,说明杨修是才高八斗,绝顶聪明的人。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做“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
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曹操解释道:“黄绢,指有色丝,代表‘绝’字;幼妇,指少女,对应的是‘妙’字;外孙,指女儿的儿子,即‘好’字;齑臼,一种用于捣碎辛香料的工具,象征着‘辞’。综合起来,这八个字就是‘绝妙好辞’。”杨修也验证了曹操的解释,两人见解一致。曹操感慨道:“我的才思不如你,这三十里路...
2、曹操有一位宠爱的姬妾常陪他白天睡觉,一次曹操睡前让她叫醒自己,但姬妾未这么做。曹操醒来后,将姬妾杖责至死。3、曹操途经曹娥碑下,碑后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问杨修含义,杨修回答“绝妙好辞”,解释为“黄绢”为“绝”,“幼妇”为“妙”,“外孙”为“好”,“齑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