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好辞成语故事_成语“绝妙好辞”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绝妙好辞 【拼音】 juémiàohǎocí 【解释】辞:同“词”,文辞。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成语故事】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最后也被淹死了。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
绝妙好辞成语故事_成语“绝妙好辞”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绝妙好辞
  【拼音】 juémiàohǎocí
  【解释】辞:同“词”,文辞。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

  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最后也被淹死了。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当时的“上虞长”度尚为曹娥立了纪念碑。这个碑就是后世所传的名碑——《曹娥碑》。
  据说碑文是邯郸淳所作,当时,邯郸淳年仅13岁。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写得相当出色。著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这个碑,可是他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在苍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臼”。当时谁也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据《世说新语》载,蔡邕题字后的一天,曹操和他的“主簿”(类似现在的秘书)杨修路过上虞,便一同去看《曹娥碑》。曹操指着蔡邕的题字,问杨修:“这八个字的意思你知道吗?”杨修回答:“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杨修于是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轿'同'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曹操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杨修说:“我的才能不及你!”
  后来,人们便以“黄绢幼妇”或“绝妙好辞'作为文才高、诗词佳的赞语。
2022-11-03
球球词典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7-26 23:37: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绝妙好辞 【拼音】 juémiàohǎocí 【解释】辞:同“词”,文辞。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成语故事】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最后也被淹死了。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

  •  倍领趣闻 绝妙好辞

    成语基本释义:[ 成语形式 ]ABCD式的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繁体 ]绝玅好辞[ 成语正音 ]好,不能读作ho。[ 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极其美妙的文辞绝妙好辞近义词 绝妙好词 绝妙好辞反义词绝妙好辞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黄绢,色丝也,于字为...

  •  翡希信息咨询 绝妙好辞出自哪里

    杨修解释这八个字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故事含义: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杨修的聪明才智,也体现了“绝妙好辞”这一成语的由来。它指的是非常绝妙、出色的言辞或文字。综上所述,“绝妙好辞”这一成语直接来源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曹操和杨修关于曹娥碑的故事。

  •  续煊郜冬梅 绝妙好辞成语故事

    【成语示列】文人笔端有口,能就现前真景,抒写成篇,即是绝妙好辞。清·许印芳《与李生论诗》

  •  sljzxd2012 文言文《绝妙好辞》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绝妙好辞》这个故事主要运用了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故事中,女主人公通过侧面衬托,展示了丈夫的才华和机智。当她提出难题时,丈夫巧妙地利用谐音,从他的诗中找出了成语“我如行尸走”来回答,既展示了他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又让妻子对他的才华赞叹不已。这种侧面衬托的手法,不仅突出了丈夫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