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曾作作彭泽县令,后辞归,宅旁有五棵柳树,因此自号五柳先生。《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之句。彭泽高风即指陶渊明的高尚风度。陶渊明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文章立意新奇,剪裁得当;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动...
三径的典故
与陶渊明有关。诗词出自李bai渔的《笠翁对韵》·九佳,全句du:三径萧疏,彭泽高风zhi怡五柳;六dao朝华贵,琅琊佳气种三槐。
陶渊明曾作作彭泽县令,后辞归,宅旁有五棵柳树,因此自号五柳先生。《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之句。彭泽高风即指陶渊明的高尚风度。
陶渊明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文章立意新奇,剪裁得当;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行文简洁,绝无虚词矜誉。
扩展资料:
陶渊明是东晋到刘宋初有名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的诗文处处可见对田园风光的无限向往和规划。在早期陶渊明虽曾经辗转多个地方做过士官,但其内心仍然还是寄情于山水,要不然怎么会有人称他为“五柳先生呢”,来无影去无踪,就隐匿在在葱葱翠翠的柳树之中。
陶渊明从不靠别人施舍,只为而活,别人欣赏他的才华想问他叫什么,他称五柳先生。可见其对生活的热爱是多么强烈。
他也是为数不多的写了大量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是最为杰出的代表,特别是在诗中也强调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憧憬,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托了多少人的情怀,同时“问君何能尔。2020-10-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一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那么这个“三径”是指什么呢?其实“三径”是古代文人常用典故之一,要弄明白这个典故的特殊含义,这还需要从典故的来源说起。据东汉末年人赵岐的《三辅决录·逃名》记载,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专政,兖州刺史蒋诩不愿做官,就归隐乡里。他不愿和外面的官场之人交往,在自己家庭院中就开辟了三条小路,只和同样隐居不求功名的羊仲、求仲这个两个隐逸之士交往。
因为这是隐逸之士所行之路,后来就用“三径”来指隐士隐居之地,或隐居避世与寄情山水田园,陶渊明的句子就是用来指代要归隐之地。隐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也需要吃穿住用等各种费用,《晋书·陶潜传》记载,在归隐前,陶渊明资金不足,所以想要先通过做官挣取费用,他说:“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所以后来把隐居的费用就叫做三径之资。
这个典故后来被真隐士与假隐士各种的运用,在很多的诗词中都有出场,下面就让我们来看几首。
一、寻陈逸人故居
唐·孟浩然
人事一朝尽,荒芜三径休。
始闻漳浦卧,奄作岱宗游。
池水犹含墨,山云已落秋。
今朝泉壑里,何处觅藏舟?
孟浩然自己就是个隐士,他的偶像就是东汉末年的大隐士庞德公。从这首诗的题目和诗意来看,这个陈逸人(逸人就是隐士的意思),开始居住在漳浦,后来移居并逝世于泰山。孟浩然因名而寻觅他的故居,可是首联一上来就感叹,人一死,故居就荒芜了。“池水”一句看,这个陈逸人还是个书法家,这里用了王羲之临池的典故。“山云”一句感叹他的去世。最后一联反用庄子“藏舟于壑”的典故,对他的死表示感伤,也有世事难测的感叹。
这首诗中的“三径”,是真正的隐士的居所,可惜人死后便荒芜了。
二、下第归蒲城墅居
唐·许浑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
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
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
这首诗题目说的很明确,这是写于他科考名落孙山回到蒲城的家里后。科考不中当然“失意”,他就离开京城归去,而失意后也只有家最能容纳他,给他以温暖。他归去路上的景色也似乎知道他的哀伤,又是薄烟,又是微雨。而自己的村人,依然在快乐的生活着,他们也不知道我的烦恼,还在对我寻寒问暖。别人的问候,一则感激,另一则也应该有些无奈,很多的话无法给他们说明白,他人的询问此时反而会加重自己的寂寞感、失意感吧。
这首诗里的“三径”,就是他的家,他不是真正的隐士,他的归来是无奈的,伤心的。
三、冬日五湖馆水亭怀别
唐·杜牧
芦荻花多触处飞,独凭虚槛雨微微。
寒林叶落鸟巢出,古渡风高渔艇稀。
云抱四山终日在,草荒三径几时归?
江城向晚西流急,无限乡心闻捣衣。
这是杜牧的一首怀别之作,此时正是冬至,是一年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已经到了年尾,杜牧漂泊在外,思乡之心更切。
“草荒三径几时归?”,分明有陶渊明“三径就荒”的意思,可是他却不能如陶渊明归去,而是继续在外飘荡,欲归而不能。
四、感事
宋·欧阳修
故园三径久成荒,贤路胡为此坐妨。
病骨瘦便花蕊暖,烦心渴喜凤团香。
号弓但洒孤臣血,忧国空余两鬓霜。
何日君恩悯衰朽,许从初服返耕桑。
我也没有查,但根据诗意看,此诗应该是作于欧阳修晚年几次辞官而没有被允许的时候。当时的欧阳修经过官场的多次冲击,内心早已疲惫,加上逐渐年老,再也不愿在朝中做官,所以几次辞职。这首诗里也表达的是渴望皇帝怜悯自己衰老,希望返回故园的思想情感。
这里的“三径”和“故园”相连,意思再明确不过,渴望致仕归隐家乡的情感,在诗歌的开头就已经非常浓烈了。
五、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
宋·林逋
湖上玩佳雪,相将惟道林,
早烟村意远,春涨岸痕深。
地僻过三径,人闲试五禽。
归桡有余兴,宁复此山阴。
林逋,也是位真隐士,在隐士界,“梅妻鹤子”的他,并不必陶渊明的名声小多少。这首诗是他的一首和诗,当时,大诗人梅尧臣和僧人虚白雪中来探访他,梅尧臣就写诗相赠,他就回了这么一首。
这首诗里的“三径”,自然就是归隐之地,而作为真隐的林逋,他感觉自己这里比很多所谓的隐士的居住地还要好,对他们来说,越偏僻就是越好的。
六、和吕秘丞
宋·黄庭坚
北海樽中忘日月,南山雾里晦文章。
清朝不上九卿列,白发归来三径荒。
车辙马蹄疏市井,花光竹影照门墙。
人间荣辱无来路,万顷风烟一草堂。
吕秘丞我没有查出是谁,但根据诗意,他应该是一位德高望重,很有才华,却又官职不高的官员。最后年老归去,离开热闹所在,看淡人间荣辱。
这首诗的“三径”也不用多说,意思还是那个意思。
七、初望淮山
宋·黄庭坚
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
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
上一首是黄庭坚写别人,这首就是写自己。他也是在外奔波,身疲心劳,想起老家,想起家中母亲在盼儿归来,心情也不好起来了。
夕阳中的三径,是黄昏的风景,也是无奈的心情。
八、三三径
宋·杨万里
三径初开自蒋卿,再开三径是渊明。
诚斋奄有三三径,一径花开一径行。
有三径,杨万里又弄出个“三三径”的名词,就是说蒋诩初开三径,陶渊明是第二个,那么自己就是第三个。杨万里难道是想和这两个隐士争一高低不成。
九、和任师见寄之韵
宋·辛弃疾
老来功业已蹉跎,买得生涯复不多。
十顷芰荷三径菊,醉乡容我住无何。
辛弃疾一生渴望上阵杀敌,收复失地,可惜不能如愿,他把自己的一腔报国热血都喷洒在词中。他的这首诗写出了他壮志难酬的表现,现在已经年老,自知难以实现抱负,就把此心寄托在美景和美酒中吧。
十、容安室休沐杂咏
当代·钱钟书
曲屏掩映乱书堆,家具无多位置才。
容膝易安随处可,不须三径羡归来。
上面都是古人的“三径”,意思也都脱不开隐居之意,而钱钟书作为今人,这首诗却别开生面。他没有写大房子,没有写花花草草,没有写酒肉宴席,没有写朝堂上下,作为一个“书痴”,他只是写自己的书房,他感觉自己的书房可比古人的“三径”潇洒多了。
这首诗里的“三径”,是现代人的“三径”,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首诗写出了钱钟书醉心学术研究,一心钻入书中生活的风采。这是一个真正的学者,真正的现代“大隐”。2020-10-13
三径
汉.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字元卿,舍中竹下开三径,唯求仲、羊仲从之游。”
《太平御览》卷五一〇逸民部十引嵇康《高士传》:“蒋诩字元卿,杜陵人,为兖州刺史。王莽为宰衡,诩奏事到灞上,称病不进,归杜陵。荆棘塞门,舍中三径,终身不出。时人谚曰:‘楚国二龚,不如杜陵蒋翁。’”
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归乡里,塞门不出,在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后因用指归隐后所居的田园。
唐.王勃《赠李十四四首》其三:“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唐.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三:“卜筑应同蒋诩径,为园须似邵平瓜。”唐.岑参《沣头送蒋侯》:“徒闻蒋生径,尔去谁相亲。”
三径,汉语词语,亦作“ 三迳 ”。拼音为sān jìng,意为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