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坑卒40万:长平之战是什么典故?

白起嗜杀成性,他担心赵军的40万降卒不易统辖,会寻机造反,就下令将他们全部活埋,只留下240个小孩放回赵国。放回之前又将这些孩子割耳、截肢弄成残废,让他们回去宣扬秦军的“声威”!直到现在,在山西高平古战场上,还经常可以发现箭簇、戈头、枯骨等,它们可能就是长平之战的遗物。
白起坑卒40万:长平之战是什么典故?
战国后期,魏、楚、齐各国一个个衰落下去,只有经过赵武灵王改革后的赵国,还有相当的实力,成为惟一能与秦国较劲的对手。
公元前270年,秦国伐赵国,包围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赵国派赵奢前去救援。善于用兵的赵奢带兵在离邯郸30里的地方驻扎下来,装出不敢前去救援的样子,又利用秦国的间谍,给秦报信:赵军不敢出击。当秦军被麻痹以后,赵奢立即以两日一夜的急行军,将部队开赴至离阏与仅50里的地方,随后又派1万人抢占制高点。
秦军闻讯后赶来,赵奢令全军出击,借助有利地形,大败秦军,解了阏与之围。
此役,秦军遭受了自兼并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惨败,秦国的东进政策一时受挫。不过,这丝毫不能改变秦国兼并六国的决心。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兵攻占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县),切断了韩国上党郡与本国的通路,韩国被拦腰截成两段。上党郡守冯亭十分着急,派使者去赵国商议,愿以上党等17个城邑降赵,共同抵抗秦国。赵王经过一番掂量,决定接受冯亭的投降。他派平原君领兵进驻上党,同时派大将廉颇进军长平(今山西高平县),互相声援,成犄角之势,阻挡秦军。
秦王眼见快要到嘴的“肥肉”被别人拿走,哪会善罢甘休。他派大将王龅(音合)进攻上党,上党驻军抵挡不了秦军的凶猛进攻,被迫撤退到长平。
紧接着,秦军直扑长平。驻守长平的赵国老将廉颇,深知秦强赵弱,秦是攻赵是守,秦军利于速决战,赵军利于持久战,所以采取了筑垒固守,坚不出战,以逸待劳的策略,消耗秦的力量。秦军面对固若金汤的赵军防御工事,硬攻不下;屡屡挑战,却又得不到理睬。如此双方相持3年,不分胜负。
秦王见战争旷日持久,于秦不利,就改换方法,使出惯用的离间计。秦国派出间谍以重金贿赂赵国的权臣,又散布流言说:“廉颇太老了,哪儿还敢和秦国打仗啊!秦国最怕的是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如果由赵括领兵,秦国这点兵马早就打散了。”
昏庸的赵王听了这些流言,信以为真,误以为廉颇坚守不出是因为畏惧秦军。他准备召回廉颇,让年轻的赵括替代作统帅。
赵括何许人?他是赵国著名将领、曾指挥赵军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的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跟随父亲读兵书,学了一整套兵法,理论上颇有造诣,有时连赵奢也辩不过他,他也因此自视很高。其实,赵括不过是一个空谈家。这一点,赵奢也早就看出来了。他曾对妻子说:“用兵,关系到生死存亡,赵括却说起来很容易,夸夸其谈。我看今后赵国不用他为将则已,如果用他为将,断送赵军的一定是他。”
现在赵王真的要起用赵括做大将了,知道底细的丞相蔺相如极力反对。他对赵王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在实际中灵活运用兵法,不可做大将。”赵王不听。赵括母亲也赶紧去见赵王,她对赵王说:“赵括与他父亲不同,赵奢作大将和部下相处得很融洽,得到赏赐都分给部下共同享用,接受了命令,就一心一意为公,顾不得家里的事,而赵括呢,一旦做了将领,就会盛气凌人,自以为了不起,对下属毫不关心,大王赏赐的金银财宝,都会被他拿回家里藏着,准备购买田地房屋。赵括哪比得上他父亲哪,请大王不要派他去领兵打仗,免得危害国家。”难得有如此识大体、明大义的母亲,可是偏偏赵王不理会,仍然固执己见。于是赵母只好请求说:“如果赵括出了差错,请不要牵连我们全家。”赵王应允了。
公元前260年,赵括走马上任。他一反廉颇原来的部署,更换将官,还撤除了防御工事,准备出城攻击秦军。
秦国听说赵括替代了廉颇,立即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为将,以王龅为副将。白起是当时秦国最骁勇善战的将军,而且作风凶狠,杀人不眨眼。秦廷同时命令全军:“如果谁泄露白起为将,斩首!”
白起针对赵括高傲轻敌的弱点,先用诱敌之计,故意打败仗。赵括自以为得意,出兵追击。这时白起派出两支精兵包抄赵军的后路,将赵军切成两段。白起又派5000骑兵进攻赵军的阵地,赵军被分割包围,粮道也被切断。赵军临时筑起壁垒自卫,等待救兵。
秦王为秦军包围赵军的捷报弄得兴奋异常。他亲自来到河内(今河南沁阳县),征召当地所有15岁以上的男丁,组成军队,调到长平战场东北面的高地,切断赵国的援兵和粮道。
数十万赵军被困在壁垒中不敢出战,饥饿一天天夺取着赵军的生命。从七月至九月,赵军46日无粮,兵士互相残杀,拿人肉充饥。赵军企图突围,可秦军如铜墙铁壁般地将其团团围住,杀不出去。绝望之下,赵括亲自率领一队精兵拼死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杀。
主帅一死,赵军迅即瓦解,40多万人向白起投降。白起嗜杀成性,他担心赵军的40万降卒不易统辖,会寻机造反,就下令将他们全部活埋,只留下240个小孩放回赵国。放回之前又将这些孩子割耳、截肢弄成残废,让他们回去宣扬秦军的“声威”!
直到现在,在山西高平古战场上,还经常可以发现箭簇、戈头、枯骨等,它们可能就是长平之战的遗物。
2018-12-23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5:13: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白起怎么埋的40万赵兵?

    坑杀,即活埋,是古代战争中一种极端的处理方式。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关于此战,有流传白起坑杀40万赵国俘虏的说法。实际操作上的困难:人数庞大:40万人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要挖多大的坑、挖多少个坑才能容纳这么多人,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人力限制:在古代,挖坑主要依靠人力...

  •  湖北倍领科技 白起坑杀40万降卒是在哪一场战役

    白起坑杀40万降卒发生在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是白起作为秦国将领与赵国的军事对抗。此战役是秦、赵两国因争夺领土和人民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争。战争过程中,由于赵军的军事策略失误和指挥不当,导致赵军被白起领导的秦军包围。在赵军投降后,白起做出了坑杀降卒的决定,据说被坑杀的赵军...

  •  宸辰游艺策划 白起抗杀40万降卒是在哪一场战役?

    秦赵长平之战是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战国末期,长平之战中,白起作为秦国将领,面对投降的赵国军队,采取了极端手段,下令处决了约45万降卒,这一行为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长平之战的背景是秦赵两国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战。赵国在长平一战中大败,大批士兵投降,白起作...

  • 主帅一死,赵军迅即瓦解,40多万人向白起投降。白起嗜杀成性,他担心赵军的40万降卒不易统辖,会寻机造反,就下令将他们全部活埋,只留下240个小孩放回赵国。放回之前又将这些孩子割耳、截肢弄成残废,让他们回去宣扬秦军的“声威”!直到现在,在山西高平古战场上,还经常可以发现箭簇、戈头、枯骨...

  • anonymous 长平之战,秦将白起为什么要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

    长平之战的第一个阶段,是相持三年的消耗战,二十万大军的巨额消耗使得赵国经济实力不济的弱点完全暴露,急于结束战争。赵国更换主将对抗秦军,一心寻求决战的赵括进入秦军预设阵地,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投降。白起与部下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