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出自《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上也。意思是:海边上住着一个喜欢海鸥的人,每天早晨到海边沙滩上跟海鸥一同游玩,飞来的海鸥不止百只。他的父亲对他说:"...
古诗中的典故1 1、长城:代指戍边将领 如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刘禹锡《经檀道济故垒》中“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2、楼兰:代指敌人 如王昌龄《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塞下曲》中“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3、匈奴:...
古诗词的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
苏轼在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正因和王安石政见不同而自请出京,在山东密州担任知州。此时的他,与魏尚有类似的处境:丧失了君王的信任。同时,西夏频繁侵扰边境,苏轼心忧国家却不得皇帝信任,于是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重新信任自己,给自己为国效力的机会。“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典故:.“持节云中”两句:用汉文帝与冯唐故事.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