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 也作“流水高山”,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手。出处 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手。举例 明·唐寅《世情歌》古今兴亡付诗卷,胜负...
这一典故后来被用来比喻知音难觅或知音相遇的美好情境。正如《红楼梦》第八十六回所描绘的,宝玉学琴时,琴声能引起心灵共鸣,仿佛高山流水,引得众人倾心赏识。这不仅展示了音乐的艺术魅力,也象征着知音之间的默契。高山流水不仅是一种音乐上的赞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代表着一...
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形成了“高山流水”的典故,用来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文化意义:“高山流水”不仅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它表达了人们对真挚友谊和知音之情的向往和追求。在传统文化中,“知音”被视为一种高尚的情感纽带,它超越了世俗的功利和物质,建立在心灵相通和精神...
高山流水的典故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
后世用这个词来形容人与人之间那种心有灵犀、相互理解的深厚情谊。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除了古琴曲,“高山流水”这一主题还被运用到多种艺术领域,如绘画、诗词等,画家可能会以高山流水为题材创作画作,展现山水的壮美与意境;诗人也会在作品中引用这一典故,抒发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或表达高雅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