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使用了桓温感叹年华虚度、张翰弃官归乡、许汜为刘备所羞的典故。下阙中三个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
辛弃疾的《水龙吟》中,桓温感叹年华虚度,张翰弃官归乡,许汜为刘备所羞,这些典故不仅增添了词作的文化底蕴,也蕴含着深刻的个人情感。桓温的慨叹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张翰的选择则体现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放弃,而许汜的故事则揭示了才华被忽视的悲剧。《永遇乐》中的孙权与刘裕则是另一番景象。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了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的典故。刘裕金戈铁马收复失地的典故。刘裕之子刘义隆仓促北伐,引得北魏太武帝挥师南下遭到重创的历史典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怀古,辛弃疾借三国时期英雄孙权与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事迹,隐喻抗敌救国的心情。词中开篇即以孙权在南京建立吴国首都,抵御曹操军队的英勇事迹为起点,感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孙仲谋的英雄风流已不复存在。接着,作者引用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平定叛乱的故事,颂扬其率领强大的北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