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赋五个典故

北弥陶牧与西接昭丘:这两个典故暗示了作者未遇明君的困难处境。北弥陶牧可能指北方边远的牧场,象征着远离政治中心的边缘地带;西接昭丘则可能暗指昭王陵墓,昭王是历史上的贤君,作者以此表达自己身处偏远,未能得到贤君赏识的境遇。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这个典故出自孔子在陈国时的遭遇。
登楼赋五个典故
《登楼赋》中的五个典故如下:
北弥陶牧与西接昭丘:
这两个典故暗示了作者未遇明君的困难处境。北弥陶牧可能指北方边远的牧场,象征着远离政治中心的边缘地带;西接昭丘则可能暗指昭王陵墓,昭王是历史上的贤君,作者以此表达自己身处偏远,未能得到贤君赏识的境遇。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这个典故出自孔子在陈国时的遭遇。孔子周游列国,曾在陈国被困,发出“归欤归欤”的感叹,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无奈。作者借此典故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对故乡的深切怀念。钟仪幽而楚秦兮:
钟仪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乐官,被俘后依然弹奏楚国的音乐,不忘故国。这个典故证明了人们的思乡之情不因穷困而改变,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思乡之情依旧浓烈。庄舄显而越吟:
庄舄在楚国做官,虽然地位显赫,但仍然常常吟唱越国的歌曲,思念故乡。这个典故说明思乡之情不因显达而改善,作者借此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思乡心情。俟河清其未极、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这三个典故共同说明了作者盼望国家统一,准备报效国家,又担心自己不被重用的心情。俟河清其未极比喻等待国家太平的日子遥遥无期;惧匏瓜之徒悬兮指担心自己像匏瓜一样被空悬不用;畏井渫之莫食则担心自己像淘洗干净的井水却无人饮用,比喻品德高洁却不被重用。这些典故共同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期待。2025-04-10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21:07: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文暄生活科普 登楼赋五个典故

    1.北弥陶牧 2.西接昭丘,这两个典故暗示作者未遇明君的困难处境。3.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4.钟仪幽而楚秦兮 5.庄舄显而越吟,这三个典故证明人们的思乡之情。不因穷困或者显达而改善,说明作者有强烈的思乡心情。6.俟河清其未极 7.惧匏瓜之徒悬兮 8.畏井渫之莫食,这三个典故说...

  • 《登楼赋》中的五个典故如下:北弥陶牧与西接昭丘:这两个典故暗示了作者未遇明君的困难处境。北弥陶牧可能指北方边远的牧场,象征着远离政治中心的边缘地带;西接昭丘则可能暗指昭王陵墓,昭王是历史上的贤君,作者以此表达自己身处偏远,未能得到贤君赏识的境遇。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这个...

  • 2、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汉末长安大乱,往荆州依附刘表多年,颇不得志,曾于春日登城楼,有感于远游不遇,作《登楼赋》以抒怀。这两句对仗工整,言简而意深。 五、六句说自己常想作一番回旋天地的大功业,到年老发白之后就功成身退,归隐江湖。3、“扁舟”乃是暗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辞爵...

  •  湖北倍领科技 建安七子之王粲《登楼赋》赏析

    王粲在赋中写道:“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田园风光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土地,感受着丰收的喜悦。然而,紧接着,王粲又发出了“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赋中还描述了王粲登楼远望的情景:“凭轩槛...

  •  星恩文化 《登楼赋》译文及赏析

    登楼赋 作者: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1),聊暇日以销忧(2)。览斯宇之所处兮(3),实显敞而寡仇(4)。挟清漳之通浦兮(5),倚曲沮之长洲(6)。背坟衍之广陆兮(7),临皋隰之沃流(8)。北弥陶牧(9),西接昭丘(10)。华实蔽野(11),黍稷盈畴(12)。虽信美而非吾土兮(13),曾何足以少留(14)! 遭纷...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