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弥陶牧 2.西接昭丘,这两个典故暗示作者未遇明君的困难处境。3.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4.钟仪幽而楚秦兮 5.庄舄显而越吟,这三个典故证明人们的思乡之情。不因穷困或者显达而改善,说明作者有强烈的思乡心情。6.俟河清其未极 7.惧匏瓜之徒悬兮 8.畏井渫之莫食,这三个典故说...
《登楼赋》中的五个典故如下:北弥陶牧与西接昭丘:这两个典故暗示了作者未遇明君的困难处境。北弥陶牧可能指北方边远的牧场,象征着远离政治中心的边缘地带;西接昭丘则可能暗指昭王陵墓,昭王是历史上的贤君,作者以此表达自己身处偏远,未能得到贤君赏识的境遇。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这个...
2、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汉末长安大乱,往荆州依附刘表多年,颇不得志,曾于春日登城楼,有感于远游不遇,作《登楼赋》以抒怀。这两句对仗工整,言简而意深。 五、六句说自己常想作一番回旋天地的大功业,到年老发白之后就功成身退,归隐江湖。3、“扁舟”乃是暗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辞爵...
王粲在赋中写道:“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田园风光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土地,感受着丰收的喜悦。然而,紧接着,王粲又发出了“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赋中还描述了王粲登楼远望的情景:“凭轩槛...
登楼赋 作者: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1),聊暇日以销忧(2)。览斯宇之所处兮(3),实显敞而寡仇(4)。挟清漳之通浦兮(5),倚曲沮之长洲(6)。背坟衍之广陆兮(7),临皋隰之沃流(8)。北弥陶牧(9),西接昭丘(10)。华实蔽野(11),黍稷盈畴(12)。虽信美而非吾土兮(13),曾何足以少留(14)! 遭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