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登楼赋》中的典故有哪些?

2、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汉末长安大乱,往荆州依附刘表多年,颇不得志,曾于春日登城楼,有感于远游不遇,作《登楼赋》以抒怀。这两句对仗工整,言简而意深。 五、六句说自己常想作一番回旋天地的大功业,到年老发白之后就功成身退,归隐江湖。3、“扁舟”乃是暗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辞爵...
王粲《登楼赋》中的典故有哪些?
1、贾谊是汉代洛阳人,少有才学,汉文帝对他十分器重,为朝臣所忌。他在做梁王太傅时,曾上书议论时政,中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的话。但后来由于仕途的不得意,他的意见并未为朝廷所重视,所以这里说“虚垂涕”。
2、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汉末长安大乱,往荆州依附刘表多年,颇不得志,曾于春日登城楼,有感于远游不遇,作《登楼赋》以抒怀。这两句对仗工整,言简而意深。 五、六句说自己常想作一番回旋天地的大功业,到年老发白之后就功成身退,归隐江湖。
3、“扁舟”乃是暗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辞爵乘扁舟泛五湖的典故。
4、最后两句则用《庄子•秋水篇》中的典故表达自己的愤懑、抑郁之情,说自己抱有大志,却为追逐名利的世俗所猜忌。

整体赏析
此诗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
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这是第一层。
2023-04-21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14:07: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作品出处:《登楼赋》是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的作品,创作于王粲南下投靠刘表时,即建安九年。典故及出处: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典故:孔子在周游列国时,途径陈国,因陈国断粮而有归欤归欤的感叹。出处:《论语·公冶长》。钟仪幽而楚奏兮:典故:春秋时期楚国的乐官钟仪被晋军俘虏,晋侯...

  •  武汉誉祥科技 跪求:王粲的《登楼赋》多处运用典故,请分别说出这些典故在文中的含义???

    《登楼赋》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也使情感更加深厚。其中“北弥陶牧,西接昭丘”两句,通过描述地理位置,暗喻了作者未遇明君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中的明君贤相的期盼。“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一句,借孔子在陈国时的遭遇,表达了作者虽身处困境,但依...

  •  校易搜全知道 王粲登楼赋的典故和出处

    5.畏井渫之莫食。这一句是出自《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意思就是害怕清洗干净的水井却没人来取水引用。比喻了作者自己洁身自好却不得重用的处境。以上就是《登楼赋》中比较出名的典故啦。这些典故的应用,大体就是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读来更加强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  阿暄生活 跪求:王粲的《登楼赋》多处运用典故,请分别说出这些典故在文中的含义???

    王粲的《登楼赋》中多处运用典故,如“北弥陶牧,西接昭丘”,这两个典故暗示作者未遇明君的困境。“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这些典故描绘了孔子、钟仪、庄舄等人的故事,体现了圣人和普通人在不同境遇下依旧保持的思乡之情,这与作者自己的情感共鸣。

  • 2、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汉末长安大乱,往荆州依附刘表多年,颇不得志,曾于春日登城楼,有感于远游不遇,作《登楼赋》以抒怀。这两句对仗工整,言简而意深。 五、六句说自己常想作一番回旋天地的大功业,到年老发白之后就功成身退,归隐江湖。3、“扁舟”乃是暗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辞爵...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