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暖不仅体现了医术的高超,更展现了我国古代医学界的一种崇高精神——济世救人的医德。这种精神在董奉的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心地善良,愿意无偿为病人治病,他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感激。人们用杏林春暖来赞美他的品德,同时也以此作为中医药行业的道德标杆。董奉的故事流传...
董奉逝世后,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与感激之情,人们在他家门口悬挂了“杏林春暖”的条幅。自此,“杏林春暖”不仅象征着医术高超,更成为了中医药行业的代名词。这一典故不仅展现了我国传统医学中济世救人的崇高道德,更体现了医生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杏林春暖”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还承载着深厚的医学道德...
“杏林春暖”这一典故称颂的是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医术高明:“杏林”一词源于三国时期董奉的故事,他医术高超,能够治病救人,深受人们尊敬。医德高尚:董奉治病不取钱财,只要求病愈者在山中种下杏树,体现了医者仁心和崇高的医德。后来,“杏林”成为了医学界的代称,人们用“杏林春暖”等词语来...
杏林春暖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指杏林春意盎然,用来赞扬医术高明。“杏林”也是中医药行业的代名词,典出《太平广记》。三国时候,吴国侯官(今福建长乐市)有一位叫董奉的人,是一位很高明的医生,传说有“仙术”。他“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得...
“杏林”体现的是一种医界的匠人精神和价值标准,体现的是“技精、德善”,一方面医术精湛另一方面医德高尚。根据《太平广记‧卷十二‧董奉》上记载,“杏林”一词的来源,是出自三国时代名医董奉的故事。董奉是东汉末至三国时的东吴名医,医道高明,有妙手回春之术,并以高尚的医德修养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