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简短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简短如下:1、烽火戏诸侯:这个成语源自于《左传》中的一段故事。周幽王为了让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到诸侯们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真笑了,但此举后来导致了西周的覆灭。这个成语现在多用于形容那些为了讨好别人而做出不负责任的行动,最终导致不良后果的人。2、卧薪...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简短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简短如下:
1、烽火戏诸侯:这个成语源自于《左传》中的一段故事。周幽王为了让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到诸侯们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真笑了,但此举后来导致了西周的覆灭。这个成语现在多用于形容那些为了讨好别人而做出不负责任的行动,最终导致不良后果的人。
2、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源自于《史记》中的一段故事。吴越两国交战,越王勾践战败,被迫到吴国为奴。在吴国期间,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成功复仇。这个成语现在多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将来而刻苦自励,不畏艰难困苦。

3、围魏救赵:这个成语源自于《战国策》中的一段故事。赵国被魏国围攻,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出孙膑为军师,率军解救赵国。孙膑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攻击魏国的首都,迫使魏国撤兵。这个成语现在多用于形容在危急情况下,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4、孟母三迁:这个成语源自于《列女传》中的一段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多次搬家,最终选择了在学堂附近定居。这个成语现在多用于形容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努力,寻找最好的环境。
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和文化,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学派,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融合。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不断加强。同时,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民族融合也得到了加强,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提供了条件。

3、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繁荣。在这个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等新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和贸易中心。这些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春秋战国时期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经济和军事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为了东亚地区的强国之一。同时,中国也与外部世界进行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供了条件。
2023-10-17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13:03: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退避三舍 晋公子重耳逃亡至楚,楚成王问他将来如何报答。重耳表示,若晋楚交战,他将退兵九十里。楚成王认为重耳将兴晋国,不敢违天意。重耳后为晋君,在城濮之战中果然退避九十里。2、负荆请罪 渑池会后,蔺相如因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满,扬言羞辱相如。相如回避,廉颇思之...

  •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有烽火戏诸侯、问鼎中原、退避三舍、一鸣惊人。1、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然在城中上演了一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

  • 1、退避三舍——重耳: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2、一鸣惊人——楚庄王:相传...

  •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3、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

  • 4、风雨同舟 春秋时,吴、越两国相邻,但彼此之间争端不断,战争频繁。有一次,两国的人同乘一条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风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在这危急时刻,人们忘记了过去的仇恨,齐心协力,共同排除险情,使渡船安全地到达了岸边。在船上的两国人就像一家人一样。5、甘拜下风 春秋时...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