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的历史典故出自唐太宗时期卢承庆的故事。卢承庆在担任考功员外郎时,负责官吏考绩。他曾给一位因漕运船只失事而受责的官员最初评定了“中下”的评语,但考虑到责任并非该官员一人所能承担,于是将评语改为“中中”。然而,这位官员对此并无任何反应,既不表现出感激,也没有激动的神色。卢承庆...
宠辱不惊出自晋代潘岳的《在怀县》诗。该典故的内容及道理如下:内容:唐太宗时期,卢承庆因做事认真、公正被任命为考功员外郎,专管官吏考绩。一次,他给一个因漕运船只失事而受责的官员最初评定了“中下”的评语,后觉得过于严苛,改为“中中”,但那位官员始终态度平和,没有表现出任何因评价改变...
成语“宠辱不惊”出自《新唐书·卢承庆传》。其中记载:“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着人善类此。”意思是受宠或受辱都不放在心上,形容不以得失而动心。典故如下:- 背景:唐高宗时期,卢承庆担任考功员外郎,负责对官吏进行业绩考校评定。- 事件:卢承庆给一个曾在运粮时发生事故导致粮船沉没、损失...
7、这是一次可怕的失利,以后人们还是会记起这一天。但不像我和我的队友们,经理显得宠辱不惊。8、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对得宠或受辱都不动心,指把得失置之度外。源自西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宠辱不惊”始见于《新唐书·卢承庆传》。卢承庆,字子余,唐初幽州人。由于他很有辩才,颇受唐太宗的器重,历任要职。在卢承庆担任考功员外郎期间,由于对官员考绩评功比较客观、公正,受到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