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成语典故故事

宠辱不惊 【出处】《新唐书·卢承庆传》。【释义】受宠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成语典故】卢承庆是唐太宗时期的名臣,一次,他主持审查考核官员。评定等级事关每位官员的仕途升迁,所以大家都非常紧张。有个负责运粮的官员一时疏忽,导致运粮的船只沉没了。卢承庆就将他的等次评定为“中下...
宠辱不惊成语典故故事
宠辱不惊
【出处】《新唐书·卢承庆传》。
【释义】受宠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成语典故】
卢承庆是唐太宗时期的名臣,一次,他主持审查考核官员。评定等级事关每位官员的仕途升迁,所以大家都非常紧张。有个负责运粮的官员一时疏忽,导致运粮的船只沉没了。卢承庆就将他的等次评定为“中下”。当卢承庆把评定结果告诉漕运官时,这个漕运官没有流露出半点不高兴的神情。卢承庆想,粮船沉没并不是靠那个漕运官的力量所能挽救的,于是,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又将运粮官的级别改成了“中中级”,那个漕运官得知后也没有流露出半点高兴的神情。卢承庆十分赞赏他这种“宠辱不惊”的品格,又将他的级别改成了“中上级”。
【成长心语】
宠辱不惊,是一种经历繁华之后的恬淡,是一种笑看人生风云变幻的洒脱,同时也是一种遇事镇静沉着的稳健和气度。我们只有在成长中经历岁月的淘洗方能达到这一人生境界。自古真正做到宠辱不惊的人,必有广阔的胸襟和高度的智慧。他们不为荣辱所左右,行为举止才不会失常失态,凡事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其实,荣辱不仅是暂时的,也是相对的,若是一味好荣厌辱,将之完全对立起来,反应激烈,就难以冷静面对,其结果不免出现偏差。从思想上淡化荣辱观念,方可放下功利主义,真正领略人生的`自由境界。
宠辱不惊造句:
1、总体上来说,留学生能够做到宠辱不惊。
2、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3、淡定不是平庸,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智慧的不争,是宠辱不惊,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追求。
4、安切洛蒂已经打造出了一支攻入了许多进球,拥有出色防守,宠辱不惊的球队。
5、如果你放弃了你的一个爱好,你还会享受生活宠辱不惊吗?
6、宠辱不惊,云淡风轻,心境平和,与行云流水的职业技巧相配合,令你的内心更加强大。
7、这是一次可怕的失利,以后人们还是会记起这一天。但不像我和我的队友们,经理显得宠辱不惊。
8、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2022-08-22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7 22:45: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总体上来说,留学生能够做到宠辱不惊。2、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3、淡定不是平庸,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智慧的不争,是宠辱不惊,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追求。4、安切洛蒂已经打造出了一支攻入了许多进球,拥有出色防守,宠辱不惊的球队。5、如果你放弃了你的...

  •  湖北倍领科技 宠辱不惊典故

    卢承庆在生命的最后,对身后事的安排也展现出淡泊名利的一面,他要求丧事从简,墓碑上只写明生平事迹,不需吹嘘功绩。"宠辱不惊"这个成语,正是卢承庆等人生活的写照,它形容的是一个人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为个人得失所动。这种品质,正是他们高尚人格的体现。

  • 成语“宠辱不惊”出自《新唐书·卢承庆传》。其中记载:“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着人善类此。”意思是受宠或受辱都不放在心上,形容不以得失而动心。典故如下:- 背景:唐高宗时期,卢承庆担任考功员外郎,负责对官吏进行业绩考校评定。- 事件:卢承庆给一个曾在运粮时发生事故导致粮船沉没、损失...

  •  我的骄傲1718 宠辱不惊成语故事

    【成长心语】《幽窗小记》中有一副抒情志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大意是:为人做官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的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寥寥数语深刻地道出了对待名誉和地位应持的正确态度。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做到...

  • 1、宠辱不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chǒngrǔbùjīng。意思是受宠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出自晋·潘岳《在怀县》。2、成语典故唐太宗时期,有个人叫卢承庆的人,为官清廉,做事认真,讲求实际。他当的是考工员外郎。这是隶属于吏部的官职,主要负责考察官员。当时,考察官员有级别标准...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