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得宠或受辱都不动心,指把得失置之度外。源自西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宠辱不惊”始见于《新唐书·卢承庆传》。卢承庆,字子余,唐初幽州人。由于他很有辩才,颇受唐太宗的器重,历任要职。在卢承庆担任考功员外郎期间,由于对官员考绩评功比较客观、公正,受到人们...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 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 所以,最早的出处是:《菜根谭》
正确答案是宠辱不惊。成语来源:“宠辱不惊”这一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常在诗词、散文等中出现,用以形容人的心境平和,不因外界的荣辱得失而有所动摇。意义解释:“宠辱不惊”意味着无论受到宠爱还是受到侮辱,都能保持平静的心态,不因此而过于喜悦或沮丧。它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宠辱不惊心”出自宋代吴洞明的《和章清隐山居》。“宠辱不惊心”全诗《和章清隐山居》宋代 吴洞明物外无寒暑,从教岁月深。虚间浑属我,宠辱不惊心。贫乐知书味,诗豪借酒吟。山居何所有,万籁奏清音。《和章清隐山居》吴洞明 翻译、赏析和诗意诗词:《和章清隐山居》作者:吴洞明朝代:宋代物外...
《小窗幽记》里面, 其全句为: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