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的典故,从何而来

“拈花微笑”或“拈花一笑”,源自佛教禅宗,是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这一典故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禅理的深刻领悟,二是师徒间的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它描绘了师徒间无需言语的默契与心灵相通。佛陀拈花微笑的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前,当时只有迦叶尊者微笑会意,这成为了禅宗的起源。我们或许无法完...
拈花微笑的典故,从何而来
世间纷扰与荒凉,瞬间变得绚烂迷人,令人不禁思考那些超凡智者的微笑背后,是否也感受到了这世间的美好。或许,在真正无可奈何之时,微笑便是最好的应对。那么,“拈花微笑”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否真如此美好?本期民间故事将为您揭晓。

“拈花微笑”或“拈花一笑”,源自佛教禅宗,是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这一典故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禅理的深刻领悟,二是师徒间的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它描绘了师徒间无需言语的默契与心灵相通。

佛陀拈花微笑的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前,当时只有迦叶尊者微笑会意,这成为了禅宗的起源。我们或许无法完全揣测圣人的意图,但可以从禅宗的教义中汲取智慧。莲花作为佛教的象征,其花果同时的独特生长特性,象征着宇宙演化的实相;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代表着清净的佛性,象征着人人皆有的佛性;莲藕似空非空,则揭示了世界的本性。

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献上金婆罗花,隆重行礼后众人退坐。佛祖拈起金婆罗花,却未发一言。众人不解其意,唯有摩诃迦叶微笑。佛祖随即宣布:“我已掌握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能将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传授。此中妙处难以言说,现传授于摩诃迦叶。”随后将金缕袈裟和钵盂赠予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尊摩诃迦叶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这是一种“传法”、“涅盘”过程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无需用言语表达。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他显现出法喜的征兆。这种传法方式被禅宗所推崇。2024-12-28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05:29: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拈花微笑的典故,从何而来

    “拈花微笑”的典故来源于佛教禅宗,具体源自佛祖释迦牟尼在灵鹫山上的一次传法事件。以下是关于“拈花微笑”典故的详细解释:事件背景: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并献上一朵金婆罗花。佛祖拈起这朵花,意态安详,却一言不发。核心动作:佛祖拈花微笑,这一动作本身没有言语,却传达了深刻...

  •  海南加宸 拈花微笑的典故

    “拈花微笑”是佛教中的禅宗用语,形容师徒之间默契、心灵相通。这个典故来源于禅宗第一宗公案,其含义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禅理的深刻理解,二是彼此间的默契与心意相通。这一词汇不仅描绘了师徒间的高深境界,也体现了佛教中“以心传心”的教导方式。佛陀拈花微笑的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前,当时只有迦叶...

  • “拈花微笑”或“拈花一笑”,源自佛教禅宗,是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这一典故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禅理的深刻领悟,二是师徒间的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它描绘了师徒间无需言语的默契与心灵相通。佛陀拈花微笑的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前,当时只有迦叶尊者微笑会意,这成为了禅宗的起源。我们或许无法完...

  •  宸辰游艺策划 拈花微笑的典故,从何而来

    “拈花微笑”也作“拈花一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形容师徒之间的默契、心灵相通。佛陀拈花微笑是2500多年之前的秘密,当时在场者只有迦叶尊者微笑会意,这是禅宗的开始。笔者不敢妄猜...

  •  誉祥祥知识 拈花微笑的典故

    拈花微笑的典故 拈花微笑的典故源于佛教经典。这一典故与佛祖释迦牟尼有关。据说,释迦牟尼在修行过程中,曾达到一种超越言语、概念的精神境界。某日,他在一株菩提树下静坐,心中明了万物的真理与真谛。此时,他手中拈着一朵花,面带微笑,展现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姿态。这个形象成为了后世对佛教深刻理解...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