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故事是说,在一个大雪之日,杨时等人去拜见老师程颐。程颐正在“假睡”,他们就在门外站了半天。门外已经雪深一尺,他们“成了雪人也不离开”。这样,人们一方面对杨时等人“尊师求教的精神”觉得“实在可贵”;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这段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这个故事表达了尊师重道的精神,同时也展现了杨时对程颐的虔诚与尊敬。
程门立雪的典故如下:1. 典故背景: 发生在宋朝时期,主人公是读书人杨时。 杨时非常尊敬老师,他的老师程颢是当时著名的学者。2. 典故经过: 杨时四十多岁时,程颢去世。他听说程颢的弟弟程颐也是有学问的人,于是又拜程颐为师。 有一天,杨时在下雪天去程颐家请教问题。到达后,得知程颐正在睡午觉,...
都被杨时阻止。直到程颐醒来,发现门外站着两个被雪覆盖的人影,他深受感动,更加用心地教导杨时。杨时不负所望,最终学得了程颐的所有学问。杨时返回南方,传播程氏理学,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派别,被世人称为“龟山先生”。后人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赞扬那些求学时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