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月亮的典故与诗词

典故:嫦娥奔月。嫦娥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她为了升入仙界,服用了仙药,永远留在了月亮上。每年的中秋节,人们会抬头仰望明月,怀念嫦娥,这个传统被称为看月亮。诗词: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
关于中秋、月亮的典故与诗词
关于中秋和月亮的典故与诗词如下:
典故:
嫦娥奔月。嫦娥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她为了升入仙界,服用了仙药,永远留在了月亮上。每年的中秋节,人们会抬头仰望明月,怀念嫦娥,这个传统被称为看月亮。
诗词: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词句,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与祝福。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这是宋代词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中的诗句,描绘了恋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亮爬上柳梢头的情景。
4、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中的诗句,表达了嫦娥在月宫中孤独寂寞的心情。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在月夜中独自饮酒,邀请月亮和影子共饮的情景。
典故的主要作用:
1、增强文化认同感:典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述典故,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和认同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同时,典故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传承道德观念:典故中蕴含着许多道德观念,如诚信、孝道、仁爱、忠诚等,通过讲述典故,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道德传统。同时,典故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能够启示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3、启发智慧和教育作用:典故中蕴含了许多生活智慧和哲学思想,这些智慧和思想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和工作,使人们更加聪明、睿智和有远见。典故也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通过讲述典故,可以让人们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和道理,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2023-10-16
球球词典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8-21 20:19: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唔哩头条 与中秋和月亮有关的典故或诗词

    1. 嫦娥奔月 嫦娥是后羿的妻子,相传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救了人间,为此神仙赐予他长生不老药。后羿的徒弟企图偷药,嫦娥为保护药物,吞下药丸,化作仙女,飘向月宫。2. 吴刚伐桂 吴刚是炎帝时代的人物,因杀死妻子的奸夫受到炎帝的惩罚,被送往月宫砍伐桂树。然而桂树砍了又合,永无休止,玉帝将这种...

  • 一、中秋或者月亮有关的典故 1、嫦娥奔月:这是中国最著名的月亮神话之一。根据传说,后羿是一位伟大的弓箭手,他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他的妻子嫦娥美丽善良,偷吃了仙药,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嫦娥住在广寒宫,有一只玉兔陪伴着她。2、吴刚伐桂:传说中,吴刚因为犯罪被罚到月亮上砍桂树。...

  •  谷艾文艺苑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诗词、习俗

    嫦娥奔月:讲述了后羿射日、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升至月宫的故事,百姓们向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吴刚伐桂:汉朝西河人吴刚被贬至月宫砍伐永远砍不倒的桂树。玉兔捣药:月亮中有一只白兔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可长生成仙。中秋节的诗词: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众多,如李白的“欲斫月...

  • 典故:嫦娥奔月。嫦娥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她为了升入仙界,服用了仙药,永远留在了月亮上。每年的中秋节,人们会抬头仰望明月,怀念嫦娥,这个传统被称为看月亮。诗词: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

  •  翡希信息咨询 中秋节描写月亮的古诗

    《中秋登楼望月》:通过登高望远,以月亮为引,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明月何皎皎》:以明亮的月光为背景,刻画了人们在月光下的活动,温馨和谐。《满江红·中秋寄远》:以中秋为背景,借月寄情远方,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这些古诗不仅展现了中秋月的独特魅力,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