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四事不可轻视的佛典故事

做人最根本的原则就是“礼节”,要懂得“敬老”与“尊贤”,也不可轻视年轻人。佛陀刚成道时年纪还很轻。那时,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刚建好不久,舍卫城的人民每次听到佛陀来到精舍,全城的人就会很踊跃来听佛陀说法。在那个时期,有一位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王,听说佛陀正在说法,他原本以为一位已觉...
世间四事不可轻视的佛典故事
  做人最根本的原则就是“礼节”,要懂得“敬老”与“尊贤”,也不可轻视年轻人。佛陀刚成道时年纪还很轻。那时,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刚建好不久,舍卫城的人民每次听到佛陀来到精舍,全城的人就会很踊跃来听佛陀说法。

  在那个时期,有一位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王,听说佛陀正在说法,他原本以为一位已觉悟的大觉者必定是个德高望重、年事已高的人,他抱着这种预期心理来到精舍。

  等他拜见了佛陀,看到佛陀还那么年轻,他心中就起了一分疑惑——佛陀看起来才三十几岁,难道他真的对世间的一切都已觉悟?于是他很坦白地问佛陀:“佛陀,您真的对世间的一切都觉悟了吗?您真的可以解脱人生种种的迷惑?”

  佛陀就说:“大王,世间有四种事,你不可轻视,那就是——王子年少不可轻视;龙蛇虽小亦不可轻视;火苗虽然小也不可轻视;沙弥虽然年幼,你也不可轻视他啊!”

  佛陀又做了一番解释说:“因为王子虽然刚出世,但他将来长大成年后会继承王位、统领国家,所以王子虽然年少,却不能轻视他;而龙可以呼风唤雨,天下得以风调雨顺都要靠及时雨,雨若下得及时,万物即可欣欣向荣,非时雨或久旱不雨则会形成灾难。而龙的力量可以掌握气候雨水,所以不可轻视;蛇虽然小,但有毒性可致人于死地,当然也不可轻视:火苗虽小,但那小小的火种——星星之火就可能造成很大的火灾,所以说火苗虽小也不能轻视它。”

  “还有,你不要轻视年少的出家人——沙弥,因为他少年之时即深入经藏,可以吸收很多觉悟之道,他未来对人群会有很大的奉献,可以教育人们解除心中的烦恼。所以,年幼的沙弥你也不能轻视;同样的,年少的比丘当然不能轻视啊!”

  国王听完后觉得很有道理,知道在人生道上,不能随便轻视他人,不只是要重视大的'事物,即使很小的事物也要重视,不能有轻慢之心,这是波斯匿王和佛陀初见面时的情形。波斯匿王从那时起对佛陀就很敬重,后来他也皈依在佛陀的座下,成为一位在家的大护法。

  学佛者,更应抱持感恩心和平常心,对人对事都要有尊重之心,对老人则更要敬重。“老”有年龄的老,有资格的老,不管是年龄的老或是资格的老,我们都要加以尊重。

  反之,资格老的人或年龄大的人也不能轻视较年少的人,有的人“倚老卖老”,仗着自己年纪大、经验多就轻视较年轻的人,常喜欢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要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长。”像这样也不好啊!

  有经验的人,应抱着爱护年轻人的心去关照他们;年纪较大的人,对年幼的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如能“对上尊敬,对下爱护”,这才是佛陀教导弟子们伦理秩序。2022-08-18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14:01: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佛陀就说:“大王,世间有四种事,你不可轻视,那就是——王子年少不可轻视;龙蛇虽小亦不可轻视;火苗虽然小也不可轻视;沙弥虽然年幼,你也不可轻视他啊!”佛陀又做了一番解释说:“因为王子虽然刚出世,但他将来长大成年后会继承王位、统领国家,所以王子虽然年少,却不能轻视他;而龙可以呼风唤雨...

  •  风起云清独自铭 有谁知道佛教关于讨论生死的佛典故事?

    佛陀与他的许多弟子,正是完全没有贪欲,仍然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可在记载佛陀生平的文字中发现,佛陀一天只睡四小时,而其余时间则在工作;我们今天有很多人,一天可能花上四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娱乐上呢!慈悲与智能 如果背后推动追求与占有的染着心完全消除了,那么剩下来的又是什么力量推动佛陀及其弟子们活动呢?是兼...

  • anonymous 佛教有那些派系?

    最初来的二位法师,是竺法兰和摩腾,他们二位把佛教,佛像,经典第一次正式带到中国来,为中国朝野所接受,来到中国之后,是国家招待他们,就好像现在的外交部礼宾司来接待,那时候的政治制度与现在不相同,现在的外交部都在行政院之下,从前的外交部不归宰相管理,外交直接归皇帝管辖,那时的外交部也不...

  •  银建男 有佛家高手没?请教一段公案!

    老子呢?他说道就是道,自然就是自然,此外再也没有一个由来,既没有为什么,也不是为了什么,本来就是这样,原封未动;无始无终,无前无后,不生不灭;而由这个不生不灭中,本然而创造了宇宙天地和万有生命的生生灭灭的现象,产生了时间、空间前前后后的无意识的意识。我们研究道家思想,“自然”这个名词,是一大关键。

  •  新科技17 学佛与忏悔

    凡学佛者,在止恶修善、舍染趋净的道路上,切不可忽略或者轻视忏悔这一殊胜法门。 再举一则故事,以便进一步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报应。据《因果录》记载:梁武帝过去生中曾为樵夫,一次雨天上山采樵,入古庙躲雨,见屋漏水滴在佛像的头部身部,心生爱护,用雨具盖蔽佛像头身,雨停出庙,...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