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中有一则故事。深山里,有两只猛虎,一只叫善牙,一只叫善博,感情很好,每天都一起出去猎食。他们的后面常跟着一只奸诈的野干,以捡食猛虎吃剩的猎物维生。野干虽然依附猛虎而生,却非常惧怕它们的力量,经常思量:一只猛虎就力大无穷,两只猛虎在一起更是力不可挡,一定要想办法离间他们,否则一...
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忙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嘴里,苦涩不堪,以为是被那位亲戚骗了。各位大众,世间各人有各人的智识,知识也有高高低低的差别。知识是改造自己和利益他人的武器。若是智识用之不当!也可能毁灭自己、和危害社会。更是要用得不偏不倚,才能发挥效用。比喻贪吃好玩,...
佛陀的例子显示,慈悲与明辨力足以让没有贪求的人生机盎然,使人的言行比受制于贪欲的人更好。辨别力被贪欲遮盖的人,因为自私而只做利于自己的事,相反地,有智能的人,可以完全无私地做事。 一般人对于「没有任何一件事值得追求或拥有」这句话,无法接受,也不相信,而了解这句话真义的人,却深受鼓舞,因为理解这句...
施耐庵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中,特别设置了晁盖、白胜这样一对人物,用意就是把晁盖写成了与宋江等一百单八将教派不同的佛门护法天王,也就是毗沙门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此处,施耐庵引据的就是佛典故事——《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 这是大唐不空和尚翻译的佛典,其中有个故事,说的是唐玄宗时期,安西城被番兵围困,形...
硬拼怕不能取胜,于是,他想利用唐僧不辨真伪,心慈面软的特点来智取。他把自己变成七岁的孩童,用绳捆住手脚,高高地吊在树枝上喊“救人”。唐僧听到喊声,让悟空去解救。悟空认出那是妖怪变的,叫师父少管闲事。唐僧动怒,又要八戒将红孩儿救下。当唐僧让悟空背上红孩儿走时,悟空背的只是个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