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典故合集话题讨论。解读长平之战典故合集知识,想了解学习长平之战典故合集,请参与长平之战典故合集话题讨论。
长平之战典故合集话题已于 2025-08-27 04:22:09 更新
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与乐乘率军大破燕军,杀燕将栗腹,燕割五城请和。以功封信平君,为假相国。赵悼襄王时,与乐乘不和,奔魏居大梁(今河南开封),魏不能用。赵以数困于秦,欲复用之,因仇者郭开之毁,赵王信以为衰老,遂不召。后入楚,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长平之战的典故 在周...
其中有个典故就是纸上谈兵秦先攻下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韩国欲献上党于秦国。上党军民不愿意,所以求助于赵国。赵王本派廉颇出战,后听信谗言,起任赵括。秦国大将白起大破纸上谈兵的赵括,一举坑杀赵国降卒40万人,此为著名的“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长平之战,对中国历史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其第一目标便是邻近的赵国。公元前264年,即赵孝成王二年,秦军伐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
赵军惨败:在被包围的四十多天里,赵军饥饿难耐,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最终,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乱箭射死。赵括一死,四十万赵军的斗志也随之瓦解,很快投降了秦军。然而,白起却认为这些降军是祸患,最终将他们全部坑杀在长平深深的壕沟里。四、战争结果及影响 长平之战以秦军的胜利而告终。这场...
长平之战使赵国由盛转衰。二、淝水之战——草木皆兵 东晋时期,苻坚率九十万大军攻打晋国,却先头部队失败,苻坚震惊。夜探前线时,他见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甚至误将八公山上的草木当作晋军。在淝水之战中,秦军大败,苻坚受伤,弟弟苻融战死,他败逃中听到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追兵。三、...
没有实战经验,在一次用兵打仗中,脱离实际,被打得溃不成军。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纸上谈兵的典故源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背景: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展开激战。秦军攻占野王,使得上党地区形势危急。韩军将领不愿投降秦国,选择将上党献给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救援,但长平和上党均已被秦军占领,廉颇采取了坚守策略。起因:秦昭襄王在范雎的建议下,利用赵括的年轻和缺乏实战...
这就是“长平之战”的典故。 1.长平之战交战双方 世人皆知,战国时期爆发了一场“长平之战”,对后来天下的局势几乎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场战争的交战国分别是秦国和赵国,秦国的国力已经日益强盛,而赵国当时也没有受到重创,并不比秦国弱上多少。因此,在交战双方实力并不悬殊的情况下,长平之战成为了当时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