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啼鹃的典故的寓意

望帝啼鹃的典故寓意是爱情的忠贞和无奈,在人们心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和象征。一、典故背景及起源 在古代中国文学中,望帝啼鹃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典故。据说,在汉武帝时期,丞相窦婴的妻子卫子夫因窦婴与皇后的亲密关系受到怀疑而被迫离开宫廷。卫子夫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离开后就始终守身如玉,不再出嫁,过着...
望帝啼鹃的典故的寓意
望帝啼鹃的典故寓意是爱情的忠贞和无奈,在人们心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和象征。
一、典故背景及起源
在古代中国文学中,望帝啼鹃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典故。据说,在汉武帝时期,丞相窦婴的妻子卫子夫因窦婴与皇后的亲密关系受到怀疑而被迫离开宫廷。卫子夫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离开后就始终守身如玉,不再出嫁,过着孤独的生活。每年的春天,卫子夫都会站在高楼上,凝望远方,为自己的忠贞付出泪水,并以悲鸣的声音来表达对窦婴的思念。

二、拯救真爱的忠贞
这个典故传达了真爱的忠贞和坚持,即使面临困境和宿命的限制也能保持纯粹的心灵。卫子夫并没有屈从于压力,而是选择了忠实于自己的爱情,对窦婴心存坚定和忍耐。这种真挚的忠诚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达了对真爱的珍视和坚守,同时也激励着人们追求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情。

三、爱情的无奈与苦痛
望帝啼鹃这一典故还揭示了爱情的无奈与苦痛,以及人们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窦婴和卫子夫之间的爱情被宫廷政治和猜疑所扭曲,他们的相聚和团聚受到了限制。卫子夫独自一人站在高楼上凝望远方,泪水滴落,用悲鸣的声音表达对窦婴的思念。这种无奈和苦痛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对爱情中的艰辛和不易产生共鸣。

出自《禽经•杜鹃》“蜀右曰杜宇”晋张华注引注汉李膺《蜀志》曰: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华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2023-08-21
一般情况下是,望帝啼鹃的典故寓意是爱情的忠贞和无奈,在人们心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和象征。这个典故传达了真爱的忠贞和坚持,即使面临困境和宿命的限制也能保持纯粹的心灵。2023-09-08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6:37: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望帝啼鹃典故

    文化含义:望帝啼鹃后来成为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杜鹃鸟的悲啼,多用以渲染哀怨、思归的愁情。这一典故出自《禽经·杜鹃》。

  • 成语含义:“望帝啼鹃”这一成语,便是由此典故而来,多用以渲染哀怨、思归的愁情。它象征着一种深沉的悲伤和无尽的思念。此外,“望帝啼鹃”这一成语出自《禽经·杜鹃》,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表达哀婉的情感和思归的渴望。

  •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典故的出处分别为《庄子外物》和《蜀志》。苌弘化碧:出处:战国时期庄子《庄子外物》。原文为“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含义:指苌弘因忠于职守、死得悲壮冤屈,其血三年后化为碧玉,象征忠贞不渝的精神。望帝啼鹃:出处:汉李膺《蜀志》。原文描述了望帝杜宇禅位于鳖灵...

  •  翡希信息咨询 望帝啼鹃的典故出处

    这一典故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被引用,象征着忠贞不渝和哀怨悲切的情感。

  • 望帝啼鹃,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蜀王杜宇退位后隐居山林,化身为杜鹃鸟,日夜哀鸣,直到啼血方休。这种悲伤的象征,常被用来比喻忠贞不渝的哀怨与深情。东海孝妇的故事则更加悲壮。据《汉书?于定国传》记载,这位孝妇早年丧夫,没有儿子,却对婆婆照顾有加。婆婆因年迈不堪重负,提出让孝妇改嫁,孝妇...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