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中出现的典故

望帝啼鹃,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蜀王杜宇退位后隐居山林,化身为杜鹃鸟,日夜哀鸣,直到啼血方休。这种悲伤的象征,常被用来比喻忠贞不渝的哀怨与深情。东海孝妇的故事则更加悲壮。据《汉书?于定国传》记载,这位孝妇早年丧夫,没有儿子,却对婆婆照顾有加。婆婆因年迈不堪重负,提出让孝妇改嫁,孝妇...
《窦娥冤》中出现的典故
望帝啼鹃,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蜀王杜宇退位后隐居山林,化身为杜鹃鸟,日夜哀鸣,直到啼血方休。这种悲伤的象征,常被用来比喻忠贞不渝的哀怨与深情。

东海孝妇的故事则更加悲壮。据《汉书?于定国传》记载,这位孝妇早年丧夫,没有儿子,却对婆婆照顾有加。婆婆因年迈不堪重负,提出让孝妇改嫁,孝妇坚辞不从。婆婆无奈上吊自尽,孝妇被诬告杀人,受尽酷刑,最终屈打成招。狱吏于公深知孝妇之冤,但无奈太守不听,于公无奈痛哭辞官。孝妇被处死后,当地三年未雨。新任太守上任后,于公向他解释孝妇之冤,请求为其平反。新太守祭奠孝妇墓,刻石表彰,天即刻下起雨,当年大丰收,人们纷纷敬重于公。

干宝的《搜神记》对此故事进行了丰富,讲述孝妇名为周青。临刑前,周青请求以竹竿悬挂五色幡,立誓若无罪则血下流,有罪则上流。刑后,她的血竟青黄相间,顺着竹竿向上流淌至顶端,再沿幡而下。此奇景更证实了她的清白。

这些典故不仅承载着古代人民的道德观念与正义追求,更是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2024-12-18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5:25: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森维勾蕤 《窦娥冤》中出现的典故

    2、东海孝妇冤 孝妇不应当被判死刑,前任太守冤杀了她,过失就在这里。”于是太守亲自去祭奠孝妇的墓,在墓前刻石,表彰她的德行,天立即下起雨来,当年获得丰收。从此人们非常敬重于公。干宝的《搜神记》则使得“东海孝妇”的故事更为完善,它补充交待了孝妇名叫周青。同时还叙述了周青将死的一个...

  • 望帝啼鹃,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蜀王杜宇退位后隐居山林,化身为杜鹃鸟,日夜哀鸣,直到啼血方休。这种悲伤的象征,常被用来比喻忠贞不渝的哀怨与深情。东海孝妇的故事则更加悲壮。据《汉书?于定国传》记载,这位孝妇早年丧夫,没有儿子,却对婆婆照顾有加。婆婆因年迈不堪重负,提出让孝妇改嫁,孝妇...

  • 《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四个典故。1、望帝啼鹃 传说远古时代的蜀国,第一个称王的人是蚕丛,后来天上降下一个男子杜宇,做了蜀国的国王,号望帝。他做国王时,关心百姓,教导老百姓怎么种植庄稼,叮嘱人们要遵循农时,搞好生产。热爱百姓,因此百姓对他十分...

  • 在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中,窦娥是一个无辜的女性角色,被冤枉致死,她的冤屈在剧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故事中,窦娥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她所发的誓愿,如六月飞雪,成为了人们熟知的典故。窦娥发誓愿,愿六月飞雪,这并非无的放矢。在中国古代,六月飞雪被认为是不祥的预兆,象征着天...

  • 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