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草木皆兵”出自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淝水之战,典故如下:背景:东晋时期,前秦的秦王苻坚意图吞并晋王朝,于是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攻打晋国。晋国则派出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战前形势:苻坚一开始非常傲慢,没有将兵力悬殊的晋军放在眼里。然而,在战争初期,前秦的先锋部队就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击...
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以下是关于草木皆兵的详细解释:成语含义:草木皆兵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成语出处:该成语具体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中的一段描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
草木皆兵出自唐朝房玄龄著的《晋书·苻坚载记》。节选: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后人根据这段记载提炼出成语“草木皆兵”。草木皆兵的词语用法:1、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
草木皆兵出自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肥水之战。淝水之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成语故事 草木皆兵 东晋时期,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前秦王朝统治。前秦的国王苻坚野心很大,企图统治整个中国...
草木皆兵这个成语的出处是《晋书·苻坚载记》。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敌兵,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惊慌时疑神疑鬼的样子。它来源于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前秦大将苻坚在战败撤退过程中,因为极度紧张和恐惧,把周围的一草一木都误认为是敌人的军队,从而产生了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