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典故

出自于《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于《左传·僖公十四年》,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中提供了一个生动且深刻的比喻,用以描述当时晋国和秦国之间的政治关系,这个典故之所以流传至今,并被广泛用来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是因为非常形象地展示了事物之间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典故
出自于《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于《左传·僖公十四年》,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中提供了一个生动且深刻的比喻,用以描述当时晋国和秦国之间的政治关系,这个典故之所以流传至今,并被广泛用来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是因为非常形象地展示了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就像皮和毛的关系一样,皮(基础)不存在了,那么毛(依附于基础的事物)也就无法存在。这个比喻被用来强调基础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追求表面上的荣华富贵和面子问题时,不要忽略了真正支撑这些的东西—也就是事物的基础和本质。所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典故之所以能够在《左传·僖公十四年》中出现并流传至今,是因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而普遍的道理,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一个稳固的基础作为支撑,否则即使表面看起来再华丽也无法长久存在。2024-03-17
球球词典 阅读 49 次 更新于 2025-07-28 00:21: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夏沫初浅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典故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典故如下: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夷吾为了寻求自保,向秦国求援。秦国答应帮他登上君位,作为交换,他必须履行承诺,付给秦国一笔不小的费用。公子夷吾答应了秦国的条件,成功登上君位,成为了晋惠公。然而,在他登上君位后,却违背了与秦国的约定,这使得秦国非常不满。...

  •  武汉誉祥科技 左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魏文侯借此机会,对大臣们发表了一番富有洞见的言论。他讲述了反穿皮衣的故事,强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告诫他们国君的地位依赖于百姓的安宁,不能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蒙蔽。这一智慧,对后世影响深远,提醒人们无论何时,都应牢记事物的根本与依存关系,不能本末倒置。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任何...

  • 于是,魏文侯召集大臣,讲述了这个故事,强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告诫他们不要只顾眼前小利,忽视了国家的基础——百姓。此事给大臣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明白,任何事务都应以根本为基础,否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  翡希信息咨询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这句话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出处及背景: 该句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 故事背景是魏文侯外出时,看到一个人反穿皮衣背草料,询问得知此人因爱惜皮衣上的毛而反穿,魏...

  •  唔哩生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典故

    1. 典故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2. 典故内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历史背景:描述晋国和秦国之间的政治关系 4. 比喻意义:事物失去基础则无法存在 5. 强调重点:基础的重要性 6. 适用情境:用于提醒人们关注事物本质和基础 7. 典故流传: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深刻道理 8. 普遍道理:任何事物...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