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典故

出自于《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于《左传·僖公十四年》,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中提供了一个生动且深刻的比喻,用以描述当时晋国和秦国之间的政治关系,这个典故之所以流传至今,并被广泛用来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是因为非常形象地展示了事物之间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典故
出自于《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于《左传·僖公十四年》,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中提供了一个生动且深刻的比喻,用以描述当时晋国和秦国之间的政治关系,这个典故之所以流传至今,并被广泛用来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是因为非常形象地展示了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就像皮和毛的关系一样,皮(基础)不存在了,那么毛(依附于基础的事物)也就无法存在。这个比喻被用来强调基础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追求表面上的荣华富贵和面子问题时,不要忽略了真正支撑这些的东西—也就是事物的基础和本质。所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典故之所以能够在《左传·僖公十四年》中出现并流传至今,是因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而普遍的道理,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一个稳固的基础作为支撑,否则即使表面看起来再华丽也无法长久存在。2024-03-17
球球词典 阅读 115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4:52: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这句话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出处及背景: 该句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 故事背景是魏文侯外出时,看到一个人反穿皮衣背草料,询问得知此人因爱惜皮衣上的毛而反穿,魏...

  •  武汉誉祥科技 左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魏文侯借此机会,对大臣们发表了一番富有洞见的言论。他讲述了反穿皮衣的故事,强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告诫他们国君的地位依赖于百姓的安宁,不能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蒙蔽。这一智慧,对后世影响深远,提醒人们无论何时,都应牢记事物的根本与依存关系,不能本末倒置。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任何...

  •  夏沫初浅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典故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典故如下: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夷吾为了寻求自保,向秦国求援。秦国答应帮他登上君位,作为交换,他必须履行承诺,付给秦国一笔不小的费用。公子夷吾答应了秦国的条件,成功登上君位,成为了晋惠公。然而,在他登上君位后,却违背了与秦国的约定,这使得秦国非常不满。...

  •  文暄生活科普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

    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哪里?此诗句出自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全文如下:左传?僖公十四年春秋•左丘明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计钱布...

  •  悒迥蘼芜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的意思是什么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思是说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故事】:春秋时,晋国的公子夷吾求秦国帮他登上王位,并答应给五座城池。【典故】: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