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地为牢”的典故出自哪?

【解释】: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示例】:这一封号,虽是几根柳森片门户,一张红纸的封条,法令所在,也同~,再没人敢任意行动。 ◎清·文康《儿女...
“画地为牢”的典故出自哪?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於鲜也。”《武王伐纣平话》卷中:“扞姬昌呴画地为牢,刻木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封神演义》第二三回:“文王曰:‘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随即就在南门画地为牢,竖木为吏,将武吉禁于此间。”后比喻将行动限定在某种范围内,不得逾越2011-10-05
【解释】: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示例】:这一封号,虽是几根柳森片门户,一张红纸的封条,法令所在,也同~,再没人敢任意行动。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近义词】:作茧自缚、画地为狱
【反义词】:任其驰骋、豪放不羁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2011-10-05
典故: 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2011-10-0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20:26: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出处:该典故最早见于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其中有“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的描述。具体故事:在商纣王时期,有一个叫武吉的打柴人,他是一个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来卖柴,在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路过。由于市井道路狭窄,武吉在换肩翻转扁担时不慎打死...

  • 商纣期间,打柴的武吉是一个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来卖柴。在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路过。由于市井道路狭窄,将柴担换肩翻转扁担时把守门的军士打了一下,当即就打慎衡死了,武吉被抓起来见文王。文王说武吉打死了军士,理当抵命于是下令在南门地上画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将武吉关了起来。

  •  内蒙古恒学教育 画地为牢的典故出处

    画地为牢的典故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基础释义: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详细释义: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示例】:这一封号,虽是几根柳森片门户,...

  •  文暄生活科普 到底是“划地为牢”还是“画地为牢”

    "划地为牢"源自皋陶掌管司法时期的典故,他设立的监管场所标志着我国监狱制度的开端。这一做法后来被广泛流传,皋陶也因此成为狱神,被许多监狱奉为守护者。而"画地为牢"则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意指士人在特定条件下,即使面临困境,也坚守自己的立场,不愿妥协。虽然“划”与“画”在字面上有...

  • 【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示例】:这一封号,虽是几根柳森片门户,一张红纸的封条,法令所在,也同~,再没人敢任意行动。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近义词】:作茧自缚、画地为狱 【反义词】:...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