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的“贺新郎”这首词有什么典故?

辛弃疾的《贺新郎》则通过“二十五弦”之瑟的隐喻,表达了对汉宫瑟被胡妇所弄的感慨,以及对故都沦亡的悲痛。同时,对南宋朝廷乞怜于金人求和,恢复大业终至无望的事实有所揭露、斥责。词人以“老去凭谁说”的首句引出全部思想和感慨,表达了对无法找到知己畅谈国事的痛苦与无奈。综上所述,陈亮与辛弃疾...
陈亮的“贺新郎”这首词有什么典故?
陈亮与辛弃疾,南宋前期著名爱国词人,志气相投,友谊深厚。然而因各自事务繁忙,相聚甚少。淳熙十五年冬,陈亮在浙江东阳访问隐居的辛弃疾后,两人一同前往赣闽交界处的紫溪,等候朱熹。朱熹未能按时到达,陈亮不得不东归。别后,辛弃疾因思念陈亮,创作了《贺新郎》以寄情意。五日后,陈亮收到辛弃疾寄来的《贺新郎》,并以此回应,二人随后用同调同韵互相唱和,各得词二首。这段交往成为词史上的佳话。

陈亮的《老去凭谁说》上阕,以议论天下大事开篇,首句“老去凭谁说”表达了词人年岁已高,壮志未酬,寻找一个可以畅谈国事的知己却寥寥无几的痛苦。接着,词人通过“世事变幻”、“收复无望”等描述,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悲愤。下阕则聚焦于与辛弃疾的深厚情谊,通过“树犹如此堪重别”的典故,表达了分别的沉重。陈亮深情地肯定了与辛弃疾在改变南宋屈辱现实上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对对方的理解与支持。词人以“妍皮痴骨”自喻,表明自己不会因为外在的误解与鄙视而改变抗金大业的志向。最后,词人以“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的精神,表达了对救国大业的坚定信念,并坚信胜利时刻必将到来。

辛弃疾的《贺新郎》则通过“二十五弦”之瑟的隐喻,表达了对汉宫瑟被胡妇所弄的感慨,以及对故都沦亡的悲痛。同时,对南宋朝廷乞怜于金人求和,恢复大业终至无望的事实有所揭露、斥责。词人以“老去凭谁说”的首句引出全部思想和感慨,表达了对无法找到知己畅谈国事的痛苦与无奈。

综上所述,陈亮与辛弃疾通过《贺新郎》的创作与回应,展现了他们深厚的情谊和对国事的共同关注。他们的词作不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感慨,更体现了对改变南宋屈辱现实的坚定信念。这些词作成为了词史上的佳话,体现了两位词人高尚的情操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2024-10-03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2 01:26: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综上所述,陈亮与辛弃疾通过《贺新郎》的创作与回应,展现了他们深厚的情谊和对国事的共同关注。他们的词作不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感慨,更体现了对改变南宋屈辱现实的坚定信念。这些词作成为了词史上的佳话,体现了两位词人高尚的情操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  鄢曼珍车骞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词中运用了哪几个典故,这些典故分别表示的含?

    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是一首古文词,词中运用了多个典故。以下是其中几个典故及其含义:1. 漕运(第一、二句):漕运是指明代时期实行的一种军粮、民粮运输方式,主要是为了解决北方干旱地区的农田灌溉和水源供给问题。在此词中,漕运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安定。2. 婚姻典故(第三...

  •  武汉誉祥科技 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赏析

    公元1188年岁末,陈亮冒着风雪长途跋涉,从浙江永康赴江西上饶探访辛弃疾,二人在鹅湖畅游,共论时事,十日后才分别。别后,他们多次以《虞美人》同韵词相互赠答。陈亮意犹未尽,创作了一首词寄给辛弃疾,据词中“却忆去年风雪”推测,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六年。此时,隆兴和议已过去二十六年,朝政腐败,...

  •  谷艾文艺苑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如何赏析?

    创作背景:辛弃疾思念好友陈亮,曾先写《贺新郎》一首寄给陈亮。陈亮收到后,很快就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辛弃疾见到陈亮的和词以后,再次回忆他们二人相会时的情景与所谈之事,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从时间上看,这首词可能作于淳熙十六年春天。赏析:- 情感表达:此词饱含...

  •  蓝韵生活馆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赏析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赏析如下:《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是南宋词人陈亮所作的一首词,是辛弃疾与陈亮(字同甫)之间的唱和之作,深刻展现了南宋爱国词人的精神风貌。1. 主题思想: - 词中先论及天下大事,表达了雪耻无望的悲愤之情。 - 随后,词人寄望于志同道合的辛弃疾,...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