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左思: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事例阐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左思年幼时,父亲期望他成为一名书法家,由于他对书法毫无兴趣而使父亲感到失望,随后父亲让左思改学鼓琴,然而学了很长时间左思也弹不出一手像样的曲子,最终让父亲的美好期望再度化为泡影。后来,父亲发现了左思,不好交际,但记忆力强,爱好...
因材施教的典故源自孔子教育子路和冉有的故事。故事背景:孔子在一次讲完课后,子路和冉有先后向孔子请教了相同的问题——听到正确的主张是否应该立刻去做。不同回答:对于子路,孔子劝他应该先询问父亲或兄长后再行动;而对于冉有,孔子则鼓励他听到正确的主张后应该立刻实行。原因解释:孔子之所以给出不同...
孔子通过这个例子,展示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孔子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性格内向、犹豫不决的学生,孔子鼓励他们勇于行动,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而对于性格外向、自信的学生,则提醒他们要谨慎行事,充分考虑各种情况,避免轻率行动。孔子的这一做法体现了他的教育智慧。他不仅...
成语“因材施教”的含义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育。这一成语源自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他注意到每个学生的资质和能力都不尽相同。典故出自《论语》,其中记载了子游和子夏两位学生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针对子游虽然能奉养父母但缺乏敬意的不足,强调了“敬”的重要...
先来看一下“因材施教”的典故:“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