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原意指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现比喻贪得无厌。该成语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二、典故主人公 得陇望蜀的主人公包括曹操、司马懿以及刘秀、岑彭。三、《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背景:三国时期,汉中太守张鲁想自立为王,曹操得知后领兵前去征讨。过程:曹操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打到汉中...
成语“得陇望蜀”的出处主要有两处:《后汉书·岑彭传》:原文为“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意思是人们总是不知足,已经平定了陇地,又想攻取西蜀。唐·李白《古风》诗:其中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之句,也表达了类似的含义。关于“得陇望蜀”的历史典故...
这个典故的原意是指已经取得了陇地,还希望得到蜀地。引申含义: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但并不满足,仍然有着过高的期望和追求,表现出一种贪得无厌的心态。历史背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得陇望蜀”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地域争夺,形容不同势力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
《东观汉记·隗嚣传》:“西城若下,便可见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后汉书·岑彭传》:“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山蜀虏。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一发兵,头须为白。”主要人物:刘秀: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
得陇望蜀的典故是关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事。典故内容: 背景:在东汉时期,陇指甘肃一带地区,蜀指四川一带地区。 事件:刘秀在已经平定了陇右地区后,仍然不满足,希望进一步攻取西蜀地区。 出处:这一典故出自《后汉书·岑彭传》,原文为“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