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典故有哪些?

"三马食一槽"来自《晋书·宣帝纪》,指司马懿及其两个儿子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曹操梦见三马同食一槽,因而产生忌恨。这个典故常用来比喻阴谋篡权。"三里雾"和"五里雾"出自《后汉书·张楷传》,描述了张楷和关西人裴优的雾术。张楷能作五里雾,而裴优只能作三里雾,自认为不如张楷。"如烟入抱"来自...
古诗中的典故有哪些?
在崔颢的《黄鹤楼》中,提到的“汉阳”指的是现今武汉的汉阳区,与长江南岸的黄鹤楼隔江相望。"汉阳树"泛指在黄鹤楼上所能见到的对岸的各种树木。"鹦鹉洲"原本是汉阳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现在已经与汉阳陆地相连。东汉末年,祢衡在江夏(今武昌)作《鹦鹉赋》,后因黄祖所杀,葬于此洲,故得名。
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中,描述了荷叶生长与枯萎的季节变化,以及诗人对爱情的深切怀念。"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已故恋人的深情追忆。
关于李商隐与荷花女的爱情故事,传说是诗人曾与一位名叫荷花的女子相恋,荷花不幸早逝,诗人在《暮秋独游曲江》中表达了对她的长久怀念和悲痛之情。
苏轼与佛印和尚的友谊,在苏轼的诗《戏答佛印》中有体现,其中提到“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杀声弦中见"源自《后汉书·蔡邕传》,描述蔡邕邻人的琴声透露出杀机,蔡邕因此拒绝赴宴。这个典故说明了预见到即将发生的危险而主动避免的概念。
"散木"出自《庄子·人间世》,比喻无用之材。温庭筠在《古意》中以此比喻自己不受重用。
"三马食一槽"来自《晋书·宣帝纪》,指司马懿及其两个儿子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曹操梦见三马同食一槽,因而产生忌恨。这个典故常用来比喻阴谋篡权。
"三里雾"和"五里雾"出自《后汉书·张楷传》,描述了张楷和关西人裴优的雾术。张楷能作五里雾,而裴优只能作三里雾,自认为不如张楷。
"如烟入抱"来自晋干宝《搜神记》,描述了吴王夫差女儿小玉死后魂魄如烟般消散的传说。
"肉阵"和"肉竹"分别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肉阵》和《世说新语·识鉴》,描述了唐代杨国忠的奢侈生活和东晋桓温与孟嘉关于音乐的对话。
"肉鼓吹"出自宋代《类说》卷二七,描述了五代后蜀官僚李匡远的残忍本性,他将受刑者的惨叫声比作肉鼓吹。2024-03-06
球球词典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7-26 23:42: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采薇:比喻隐居不仕,源于周武王伐纣后,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的典故。长亭:送别之地的代称,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尺素:书信的代称,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请缨:比喻杀敌报国,出自汉武帝派...

  • "三马食一槽"来自《晋书·宣帝纪》,指司马懿及其两个儿子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曹操梦见三马同食一槽,因而产生忌恨。这个典故常用来比喻阴谋篡权。"三里雾"和"五里雾"出自《后汉书·张楷传》,描述了张楷和关西人裴优的雾术。张楷能作五里雾,而裴优只能作三里雾,自认为不如张楷。"如烟入抱"来自...

  •  翟惜海农婀 潇湘在古诗词中是什么意象,有哪些典故?

    潇湘典故来自舜帝的两位妻子娥皇女瑛的典故。潇湘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如下:1、“潇湘”指地方。指湘江。因湘江水清深故名。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温庭筠《瑶瑟怨》诗云:“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所以这里是雁去潇湘的联想。可知古人是...

  • 宋代文人苏轼在《和王胜云》之二中写道:“斋酿如渑涨绿波,公诗句句可弦歌。”这句话不仅赞美了苏轼诗歌的韵律美,也表达了他对诗歌与音乐结合的向往。在古代,诗歌与音乐的融合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用典的诗句和典故,是中华文化宝库...

  • 四川翡希 怀古诗常用典故

    怀古诗中常用的典故包括以下几个:投笔:源自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象征着从文转战,表达建功立业的决心。长城:檀道济以“万里长城”自比,现在用来赞誉英勇守边的将领,象征坚定的守卫和功勋。楼兰:傅介子斩楼兰王的壮举,使“楼兰”成为边敌的象征,常用于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折腰:陶渊明的“折腰...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