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比喻隐居不仕,源于周武王伐纣后,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的典故。长亭:送别之地的代称,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尺素:书信的代称,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请缨:比喻杀敌报国,出自汉武帝派...
"三马食一槽"来自《晋书·宣帝纪》,指司马懿及其两个儿子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曹操梦见三马同食一槽,因而产生忌恨。这个典故常用来比喻阴谋篡权。"三里雾"和"五里雾"出自《后汉书·张楷传》,描述了张楷和关西人裴优的雾术。张楷能作五里雾,而裴优只能作三里雾,自认为不如张楷。"如烟入抱"来自...
潇湘典故来自舜帝的两位妻子娥皇女瑛的典故。潇湘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如下:1、“潇湘”指地方。指湘江。因湘江水清深故名。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温庭筠《瑶瑟怨》诗云:“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所以这里是雁去潇湘的联想。可知古人是...
宋代文人苏轼在《和王胜云》之二中写道:“斋酿如渑涨绿波,公诗句句可弦歌。”这句话不仅赞美了苏轼诗歌的韵律美,也表达了他对诗歌与音乐结合的向往。在古代,诗歌与音乐的融合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用典的诗句和典故,是中华文化宝库...
怀古诗中常用的典故包括以下几个:投笔:源自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象征着从文转战,表达建功立业的决心。长城:檀道济以“万里长城”自比,现在用来赞誉英勇守边的将领,象征坚定的守卫和功勋。楼兰:傅介子斩楼兰王的壮举,使“楼兰”成为边敌的象征,常用于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折腰:陶渊明的“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