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首古诗的典故

宋之问曾经官至考工员外郎,但因事屡次贬官。后在贬谪途中经过江南,到著名的灵隐寺游览。一天夜里,皓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一联:“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反复吟诵,又总觉得不满意,没法写下去。寺里有个老和尚,点着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夜深了还...
关于一首古诗的典故
宋之问曾经官至考工员外郎,但因事屡次贬官。后在贬谪途中经过江南,到著名的灵隐寺游览。一天夜里,皓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一联:“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反复吟诵,又总觉得不满意,没法写下去。

寺里有个老和尚,点着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夜深了还不睡觉,有什么事啊?”宋之问回答道:“我刚才想对此寺题诗一首,却思路不顺,出不了佳句。”老僧要宋之问把他的诗诵一遍,听完后他自己又反复吟诵了几遍,最后说道:“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一听大为震惊,对这两句诗的遒劲和壮丽感到十分惊讶。

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诗一直续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就再也找不到了。寺中有知道底细的僧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

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逃走了,没有抓到他们。将帅们担心漏掉了大头目,不知道会有多大的罪责,就在当时战死的几万人中,找了两个与他们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报送朝廷。后来虽然知道他们没有死,也不敢再抓捕来送给朝廷了。

因此,徐敬业后来得以在衡山落发为僧,直到九十多岁才死。骆宾王当时也落发为僧,并遍游各处名山,后来到了灵隐寺。据称他到灵隐寺一年后便去世了。但宋之问贬谪途中游灵隐寺,应当是公元705年以后的事,那时骆宾王已经至少是八十岁的人了。

当年他们虽然兵败,但因为当初起兵是为了复兴唐朝,所以后来有时抓到了他们,也都设法为之开脱,把他们放了。只是当时罪名很大,骆宾王的诗文大都散失了。后来唐中宗即位,下诏书搜求骆宾王的诗文,只收集到了几百篇,仅仅是其全部诗文的一小部份,经过整理后以《骆宾王文集》之名而传世,后来清代又稍有增补,重刻为《骆丞集》。那首骆宾王帮宋之问所作的《灵隐寺》诗,因为只有两句(或四句)是宋之问所作,所以也收在《骆丞集》中。

但有些不相信骆宾王身世的人宁愿认为那是宋之问的诗,把它归入宋的诗集中。《灵隐寺》一诗传出后,曾经引起一时的轰动,特别是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对仗工整、景色壮观,读之令人心胸开展、豪情满怀,因此人们争相传抄。但与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们还能从骆宾王其它诗中找到,比如《叙寄员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负十余年……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其中“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与“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极其相似,其思维和描述方法上的一脉相承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这首诗中也反映了骆宾王曾经有过归隐求道的思想。虽然这种思想还偶尔地反映到他的其它一些诗中,但当时骆宾王毕竟太执著于世间时局的转变,未能走入道中,只有到了兵败后无路可走时,才终于走上了自己早就应该走的入道之路。2024-12-21
球球词典 阅读 27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9:31: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灵隐寺》一诗传出后,曾经引起一时的轰动,特别是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对仗工整、景色壮观,读之令人心胸开展、豪情满怀,因此人们争相传抄。但与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们还能从骆宾王其它诗中找到,比如《叙寄员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负十余年……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钓...

  •  百度网友67a4977 关于一首古诗的典故,这首是描写一个很美丽的场景(好像是秋天)

    苏轼闲坐无事,见砚下有一方素笺,原来是王安石两句未完诗稿,题是《咏菊》。苏东坡不由笑道:“想当年我在京为官时,他写出数千言,也不假思索。三年后,正是江郎才尽,起了两句头便续不下去了。”把这两句念了一遍,不由叫道:“呀,原来连这两句诗都是不通的。”诗是这样写的:“西风昨...

  • 其中,“马上琵琶关塞黑”一典,源自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更长门翠撵辞金阙”一典,讲述了汉武帝皇后陈阿娇被贬长门宫的故事;“看燕燕,送归妾”一典,则是关于卫国国君庄姜送归妾的故事;“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常绝”一典,涉及西汉将军李陵与苏武的故事;“易水萧萧西风冷...

  •  文暄生活科普 有哪些古诗的故事

    古诗的故事 一、李白的《静夜思》故事 李白的《静夜思》描绘了一个秋夜,诗人独处客舍,面对窗外皎洁的月光,思绪万千,不禁感慨思乡之情。这首古诗背后蕴含着诗人孤独、思乡的情感故事。二、杜甫的《春望》故事背景 杜甫的《春望》写于战乱时期,诗中描绘了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其...

  • 用到这个典故的诗歌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李白《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杜甫《去蜀》: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黄庭坚《登快阁》: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辛弃疾《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谪仙人,鸥鸟伴,...

其他典故大全类似问题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