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的典故

饮鸩止渴的典故如下:霍谞是东汉人,他自幼发奋读书,从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年纪轻轻便精通四书五经,并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他在当地是有名的“小才子”,长大以后,曾为河南尹,后做过廷尉。霍谞有个在郡里当官的舅舅,叫宋光。由于他为人正直、秉公执法,所以成了一些权贵的眼中钉。后来,...
饮鸩止渴的典故
饮鸩止渴的典故如下:
霍谞是东汉人,他自幼发奋读书,从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年纪轻轻便精通四书五经,并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他在当地是有名的“小才子”,长大以后,曾为河南尹,后做过廷尉。
霍谞有个在郡里当官的舅舅,叫宋光。由于他为人正直、秉公执法,所以成了一些权贵的眼中钉。后来,权贵们联合起来诬告宋光篡改诏书,皇帝信以为真,就把宋光逮捕,押到京都洛阳,关进了监狱。这时,霍谞才十五岁。
霍谞不相信舅舅会篡改诏书。宋光入狱以后,霍谞十分着急,日夜思考解救舅舅的方法。最后,他决定给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申冤。

他在信中说: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稳顺利,现已位居地方首长的高位。他为人正直、秉公守法,从而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对于皇上的诏书有所疑虑,也会采用一种稳当的方式来解决,怎么可能冒着死罪私下更改诏书?
这样的行为好比是一个人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毒酒。这样的话,食物还没进到肠胃里,刚到咽喉人就已经断气了,怎么可能会有人这样做呢?
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霍谞说得很有道理,又听说他只有十五岁,对他的胆识颇为赞赏。后来,梁商不仅重审此案,还亲自到皇帝那里替宋光辩白。案件终于真相大白,宋光也被无罪释放。从此以后,霍谞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成语寓意:

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指饮用鸩羽毛浸泡过的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很多时候人们头脑发热时就像喝毒酒解渴一样,对行为不加思考,直冲直撞,不顾后果,于是吃亏的人很多,严重的还会搭上性命。
这则成语故事说明不管如何,都不能为所欲为做事不顾后果,否则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只能让自己吃尽苦头,遇事应像霍谞一样先平静下来,找出事情的关键,然后想办法解决。
“饮鸩止渴”和“杀鸡取卵”意义相近,两者皆有只顾眼前需要而缺少长远眼光的意思;区别在于“杀鸡取卵”偏重利的取舍,指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而“饮鸩止渴”则在于害的轻重,指为了弥补或减少当前的损害,而不计严重后果。
2022-12-07
球球词典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7:51: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饮鸩止渴的典故如下:霍谞是东汉人,他自幼发奋读书,从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年纪轻轻便精通四书五经,并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他在当地是有名的“小才子”,长大以后,曾为河南尹,后做过廷尉。霍谞有个在郡里当官的舅舅,叫宋光。由于他为人正直、秉公执法,所以成了一些权贵的眼中钉。后来,权...

  •  翡希信息咨询 饮鸩止渴的意思是什么(饮鸩止渴的典故)

    饮鸩止渴的意思是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其典故如下:故事背景:东汉时期,霍谞的舅舅宋光因秉公执法得罪权贵,被诬告篡改诏书入狱。霍谞为舅舅辩白,写信给大将军梁商。典故内容:在信中,霍谞用“为了解渴而去饮鸩”这一比喻,形容宋光不可能为了篡改诏书这种小事而冒触犯死罪的风险。...

  •  起航教育培训公司 饮鸩止渴爱情什么意思 饮鸩止渴出处典故意思

    饮鸩止渴这个典故的溯源:“鸩”指传说中的毒鸟,据说用其羽毛浸过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后汉书·霍镰传》中记载,东汉时期,有人诬告霍镰的舅父宋光私自更改朝廷法令,大将军梁商将其下狱。当时只有十五岁的霍镰上书梁商,说他舅父历来遵守法令,即使对法令有意见有不会管死罪轻易去修改。因为这样就好...

  •  文暄生活科普 饮鸠止渴的成语解释 无异于饮鸠止渴

    出自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这句话描述了一种为了缓解饥饿和口渴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其中“酣鸩酒以止渴”即指饮鸩止渴。四、使用场景 在现实生活中,饮鸩止渴的行为很常见,比如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为了快速解决问题而采取极端或不合理的措施等。这种行为往往会导...

  •  巴爰范姜婉淑 饮鸩止渴成语故事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典故】:“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

其他典故大全类似问题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