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贪小失大”源自哪里?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成语“贪小失大”源自《吕氏春秋·权勋》。其中记载的历史典故如下:背景:战国中后期,燕国在燕昭王的治理下逐渐强大,而齐国则日渐衰落。燕国委任大将乐毅联合秦、韩、魏、赵四国一起进攻齐国。过程:齐国任命触子为先锋官迎战联军,触子坚守不战,意图消耗联军。但齐王逼迫触子出战,导致齐军大败。达子...
成语“贪小失大”源自哪里?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成语“贪小失大”源自《吕氏春秋·权勋》。其中记载的历史典故如下:
背景:战国中后期,燕国在燕昭王的治理下逐渐强大,而齐国则日渐衰落。燕国委任大将乐毅联合秦、韩、魏、赵四国一起进攻齐国。过程:齐国任命触子为先锋官迎战联军,触子坚守不战,意图消耗联军。但齐王逼迫触子出战,导致齐军大败。达子率领残军退守临淄,他请求齐王发放金币犒赏三军以振奋士气,但齐王拒绝并大骂达子。结果:达子无奈只能率军冲进敌阵,最终战死沙场。五国联军随后长驱直入,抢走齐国宗庙重器,并洗劫了齐王藏金的美唐。齐王因贪图少许金币而使得国家蒙受巨大损失,最终逃离齐国避难。总结:上述情景被史料记载为“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这便是成语“贪小失大”的由来,比喻因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
2025-01-2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3:40: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贪小失大”源自《吕氏春秋·权勋》。其中记载的历史典故如下:背景:战国中后期,燕国在燕昭王的治理下逐渐强大,而齐国则日渐衰落。燕国委任大将乐毅联合秦、韩、魏、赵四国一起进攻齐国。过程:齐国任命触子为先锋官迎战联军,触子坚守不战,意图消耗联军。但齐王逼迫触子出战,导致齐军大败。达子...

  •  文暄生活科普 贪小失大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

    贪小失大,原意指贪取小利而丧失大本,比喻因为追求眼前微小的利益,最终导致了巨大的损失。这个成语源于汉朝桓谭的《新论·贪爱》。战国时期,秦国觊觎蜀国已久。但蜀国地势险峻,秦军难以攻入。秦惠文王便利用蜀侯贪图小利的心理,派石匠在山中开采玉石,制成石牛,并在牛身中填充大量金银,散布消息声...

  •  谷艾文艺苑 如何理解成语“贪小失大”?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贪小失大”指的是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背后的历史典故如下:- 战国秦灭蜀的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想要吞并邻近的蜀国。由于秦蜀之间的秦岭山高路险,攻取不便,有人给秦王出了个妙计。秦王让人凿刻了一条石牛,并在后面放置了许多金银财宝,声称是...

  •  翡希信息咨询 贪小失大

    成语出处:该成语出自《吕氏春秋·权勋》,原文描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因贪图小利而导致大败的故事,强调了贪小失大的教训。近义词:得不偿失,意指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反义词:乞浆得酒,意指所得超过所求,与贪小失大形成鲜明对比。成语用法:该成语常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那些因贪图小利...

  •  欢乐颂1718 成语贪小失大的故事

    【出处】《吕氏春秋·权勋》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得不偿失 【反义词】乞浆得酒 贪小失大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产丰富的蜀国,有人献计造能下金粪的石牛送给蜀侯。蜀侯中计,下令民工开山填谷,铺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让大军跟在运送石牛的队伍...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