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斩后奏成语故事_成语“先斩后奏”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戏中有这样一段话:“只因老夫廉洁清正,刚正不阿,谢圣恩可怜,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体察贪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成语故事_成语“先斩后奏”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原意是指封疆大臣先将罪犯杀死以后再奏报皇帝。后泛指先采取行动,再向上报告。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
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写过一部叫《窦娥冤》的戏,说的是有个寡妇窦娥善良而且正直,但遭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的迫害,被诬告杀了人,糊涂官府断案不明,严刑逼供,结果判窦娥死刑,临刑时窦娥在刑场上指天发誓,哭天喊地地说:“死后必定血溅白练,六月下雪,大旱三年,以表白自己的冤枉。”后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当上了大官参知政事,奉旨访察民情,惩处贪官污吏,才替女儿窦娥鸣冤昭雪。
《窦娥冤》第四折中,讲的就是窦娥父亲窦天章,在京城一举中第,回到阔别16年的家乡,他想念女儿窦娥,却寻她不著,十分伤心,眼睛哭花了,头发愁白了,又见楚州三年大旱不雨,心中十分烦闷。夜间灯下观看案卷,遇上女儿窦娥托梦与他……戏中有这样一段话:“只因老夫廉洁清正,刚正不阿,谢圣恩可怜,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体察贪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
2022-11-08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9:57: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先斩后奏”出自南北朝时期刘勰的《刘子》一书,其中记载有“申屠悔不先斩而后奏,故发愤而致死”之语。以下是该成语的典故:典故背景:在《窦娥冤》这部作品中,窦娥是一个善良而悲惨的女子,她因不屈从于张驴儿的威胁和严刑逼供,最终被昏官误判死罪。先斩后奏的体现:窦天章后来成为两淮提刑...

  •  翡希信息咨询 成语故事: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指的是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通常用于下级对上级,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定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以下是关于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含义:原意是指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臣子在紧急情况下或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先对人进行处决,然后再向帝王报告。现在则泛指在未经上级或...

  • 先斩后奏接龙 先斩后奏 → 奏琴鼓瑟 → 瑟调琴弄 → 弄兵潢池 → 池鱼林木 → 木本水源 → 源源不断 → 断烂朝报 → 报冰公事 → 事预则立 → 立身处世 → 世外桃源 → 源源不绝 → 绝甘分少 → 少不经事 → 事不师古 → 古今中外 → 外强中干 → 干城之将 → 将机就...

  • 【释义】原意是指封疆大臣先将罪犯杀死以后再奏报皇帝。后泛指先采取行动,再向上报告。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写过一部叫《窦娥冤》的戏,说的是有个寡妇窦娥善良而且正直,但遭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的迫害,被诬告杀了人,糊涂官府断案不明,严刑逼供,结果判窦娥死刑,...

  •  文暄生活科普 先斩后奏的成语故事

    终于替女儿昭雪了冤案。窦天章在《窦娥冤》中有这样一段独白:6、“只因老夫我为官廉洁清正,为人刚直不阿,节操坚强、刚直,皇上怜爱我,叫我担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的职务,四处审讯囚犯,查阅案卷,赐给我象征权力的宝剑和金牌,让我监察贪官污吏,并准许我先斩后奏。”——《窦娥冤》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