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戏的有关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起源传说:五音戏起源于清朝末年,章丘、长山交界处的一座庙内。庙中有一位周姓尼姑,以唱小曲小调著称,常四处化缘,其中一对年轻乞讨夫妇特别喜欢她的曲调,每天化缘归来后便在庙门下住宿,偷听她唱歌,逐渐学会了众多曲目。乞讨者群体的形成:在清末民不聊生的背景...
于是,要饭的自动组织起来,打场子、赶庙会、唱堂会、庆宴会、忙红白公事……由原来的干口清唱,到加上锣鼓动静。这就形成了周姑戏的雏形。章丘有个叫李德兴的艺人,
邓洪山(1902.1.7~1996.12.7),艺名鲜樱桃,济南市历城县坝子村人。工青衣花旦,五音戏表演艺术家。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成功地塑造了一百多个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1935年率“五人班”到上海百代公司灌《松林会》《王二姐思夫》等6张唱片,公司赠送一面题有“五音泰斗”的锦旗,后来观众便...
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高密剪纸。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除满足当地民间需要外,还远销江苏、安徽、山西、河南、河北、东北三省和内蒙等地。进入秋季,各路画商云集,大街两旁张灯结彩,...
周村元宵节有三不挂,一,兵荒马乱不挂,二,歉收不挂,三,皇帝晏驾不挂。主要灯区在大街,丝市,银子市街,大街的灯最红火,品种多式多样,档次也高,整个街都有丝绸蓬顶,除各式宫灯走马灯以外,墙上,门与门之间还挂着像戏剧舞台那样的故事灯,例:拾玉镯,天仙配,孙猴子吹鼓荡,三打白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