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句话有什么典故

2. 典故含义: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原话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现多指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的境地。3. 典故影响: 杨修的解读被曹操得知后,曹操以鼓惑军心之名将其斩首,显示了曹操对军纪的严明和对杨修自作聪明的惩罚。综上所...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句话有什么典故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句话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以下是关于这个典故的详细解释:
1. 典故由来: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对峙于汉中,两军相持不下。曹操因连日阵雨、粮草将尽且无法取胜而心情忧虑。此时,士兵询问晚间口令,曹操正看着碗中的鸡肋思考进退之计,随口答道“鸡肋”。 主簿杨修听到口令后,自作聪明地解读为曹操有意撤兵,因为“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意指继续战斗无法取得大胜,放手又舍不得。于是杨修怂恿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
2. 典故含义: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原话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现多指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的境地。
3. 典故影响: 杨修的解读被曹操得知后,曹操以鼓惑军心之名将其斩首,显示了曹操对军纪的严明和对杨修自作聪明的惩罚。
综上所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句话不仅具有生动的文学形象,还深刻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进退两难境地时的复杂心理。
2025-04-07
球球词典 阅读 41 次 更新于 2025-09-11 18:29: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句话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以下是关于这个典故的详细解释:1. 典故由来: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对峙于汉中,两军相持不下。曹操因连日阵雨、粮草将尽且无法取胜而心情忧虑。此时,士兵询问晚间口令,曹操正看着碗中的鸡肋思考进退之计,随口答道“鸡肋”。 主簿杨...

  •  翡希信息咨询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什么意思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意思是: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它通常用来比喻以下几种情况: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像鸡肋一样,继续做下去可能不会有太多收获或成果。就此放手又舍不得:虽然鸡肋没什么味道,但直接扔掉又觉得之前付出的努力或投入都白费了,因此舍不得放手。形容进退两...

  •  武汉誉祥科技 三国演义原话中的鸡肋,到底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还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是《三国演义》中杨修所说,而“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则是我们现代的理解。这里的“有味”在现代汉语中可以解释为“可惜”,但语法层面却不能直接等同。杨修之所以用“鸡肋”这个词,是因为鸡的肋骨多肉少,吃它,没有多少肉可吃,但扔掉它,又觉得可惜,因为它的味道很好。这里的...

  •  文暄生活科普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句话有什么典故

    1、这个典故出自于《三国演义》。原话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人所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句话的意思是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  3、典故的由...

  •  虎钤 杨修对鸡肋的说法我听过两种,一种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另一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原话是?

    原话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原文: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意思是:比喻做无多大意义而又不忍舍弃的事情。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