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赋中的典故

1、典故:北弥陶牧,西接昭丘。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秦兮。庄舄显而越吟。俟河清其未极。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2、北弥陶牧:北接陶朱公所在的江陵。弥:接。.陶牧: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3、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
登楼赋中的典故
1、典故:北弥陶牧,西接昭丘。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秦兮。庄舄显而越吟。俟河清其未极。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2、北弥陶牧:北接陶朱公所在的江陵。弥:接。.陶牧: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
3、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蔡绝粮时感叹:“归欤,归欤!”尼父,指孔子。
4、钟仪幽而楚奏兮:指钟仪被囚,仍不忘弹奏家乡的乐曲。《左传成公九年》载,楚人钟仪被郑国作为俘虏献给晋国,晋侯让他弹琴,晋侯称赞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5、庄舄(xì)显而越吟:指庄舄身居要职,仍说家乡方言。《史记张仪列传》载,庄舄在楚国作官时病了,楚王说,他原来是越国的穷人,现在楚国作了大官,还能思念越国吗?便派人去看,原来他正在用家乡话自言自语。
6、惧匏(páo)瓜之徒悬:担心自己像匏瓜那样被白白地挂在那里。《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比喻不为世所用。
7、畏井渫(xiè)之莫食:害怕井淘好了,却没有人来打水吃。渫,淘井。《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比喻一个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重用的人。2024-12-01
球球词典 阅读 34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1:24: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登楼赋》中的五个典故如下:北弥陶牧与西接昭丘:这两个典故暗示了作者未遇明君的困难处境。北弥陶牧可能指北方边远的牧场,象征着远离政治中心的边缘地带;西接昭丘则可能暗指昭王陵墓,昭王是历史上的贤君,作者以此表达自己身处偏远,未能得到贤君赏识的境遇。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这个...

  •  文暄生活科普 登楼赋中的典故 登楼赋中有哪些典故

    《登楼赋》中的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北弥陶牧:典故含义:指北接陶朱公所在的江陵。详细解释:陶牧,即春秋时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典故含义:孔子在陈国时因绝粮而发出的归乡之叹。详细解释: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孔...

  • 四川翡希 登楼赋中的典故

    《登楼赋》中的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北弥陶牧:典故解释:北接陶朱公所在的江陵。陶牧指的是春秋时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寓意:此处用以形容地理位置的辽阔,并隐含对范蠡智慧与淡泊名利的赞美。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典故解释:孔子周游列国时,在...

  •  翡希信息咨询 登楼赋中的典故

    《登楼赋》中的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北弥陶牧:典故含义:指北接陶朱公所在的江陵。陶牧即春秋时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用典目的:借以表达作者对往昔英雄的追忆和对当前境遇的感慨。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典故含义:引用孔子在陈、蔡绝粮时发出的“...

  •  武汉誉祥科技 跪求:王粲的《登楼赋》多处运用典故,请分别说出这些典故在文中的含义???

    《登楼赋》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也使情感更加深厚。其中“北弥陶牧,西接昭丘”两句,通过描述地理位置,暗喻了作者未遇明君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中的明君贤相的期盼。“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一句,借孔子在陈国时的遭遇,表达了作者虽身处困境,但...

其他典故大全类似问题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