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形容挚友的典故,比如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碎琴 伯牙绝弦是一个描述知音难寻的典故,源自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俞伯牙擅长演奏琴,而钟子期能够深刻理解他的音乐。两人之间的故事成为了知音的典范。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深感悲痛,认为再也不会有人能够像钟子期那样理解他的音乐意境,因此决定终身不再弹琴。渐离击筑 荆轲和高渐离是另一对...
求形容挚友的典故,比如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碎琴
伯牙绝弦是一个描述知音难寻的典故,源自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俞伯牙擅长演奏琴,而钟子期能够深刻理解他的音乐。两人之间的故事成为了知音的典范。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深感悲痛,认为再也不会有人能够像钟子期那样理解他的音乐意境,因此决定终身不再弹琴。
渐离击筑
荆轲和高渐离是另一对被流传千古的挚友。荆轲喜酒,而高渐离擅长击筑。两人常常在燕市上畅饮,并在酒后一起弹唱。每当歌曲结束,他们总是感动落泪,认为天下再无知己。后来,荆轲受命刺杀秦始皇,临行前,太子丹与宾客在易水边为他送行。高渐离得知荆轲前往秦国,带着酒肉前往送别。荆轲与太子丹相见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和唱,歌声激昂。荆轲上车离去时,高渐离还想最后一次为荆轲击筑,但未能如愿。荆轲去世后,高渐离试图以击筑刺杀秦始皇为荆轲报仇,但失败被杀,他在临死前毫无惧色。2024-11-18
球球词典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4:13: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伯牙碎琴 伯牙绝弦是一个描述知音难寻的典故,源自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俞伯牙擅长演奏琴,而钟子期能够深刻理解他的音乐。两人之间的故事成为了知音的典范。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深感悲痛,认为再也不会有人能够像钟子期那样理解他的音乐意境,因此决定终身不再弹琴。渐离击筑 荆轲和高渐离是另一对...

  • anonymous 求形容挚友的典故,比如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碎琴 伯牙碎琴(又名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渐离击筑...

  • 1.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春秋时代,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一次,他在蓬莱岛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和谐的音乐,并将之融入琴声。钟子期听到伯牙的琴声,能理解其意,两人因此结为知音。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2.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春秋时期,...

  •  武汉誉祥科技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高山流水”这一典故承载着深厚的友谊和知音之情。相传古代琴师俞伯牙擅长弹奏古琴,而钟子期则是一位善听音的樵夫。当俞伯牙弹奏古琴时,钟子期总能准确地理解曲中的情感与意境。一次,俞伯牙在荒山野地间弹琴,钟子期恰好经过,听到琴声后,他赞叹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 高山流水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书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我记不清是那一本书了,同样记载了这个故事,但要比这个要长一些,它的记载是:在山之滨,水之湄,士大夫俞伯牙与山野樵夫...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