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出自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的事迹。董奉是三国时吴国侯官县的名医,与南阳张仲景、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董奉年少时即开始学医,他对功名利禄非常淡泊,曾隐居于庐山修道,人称“董仙”。传说他医术高明,前来求医的人非常多,但他治好病后却从不收取病人...
杏林春暖这一成语,寓意着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它源自三国时期的吴国,描述了一位名叫董奉的高明医生的故事。据传,董奉居住在山上,不耕种田地,每天为人治病,却从不收取任何报酬。他规定,如果病人重病痊愈,需要种下五株杏树;轻病痊愈,则需种下一株。数年后,他种下的杏树达到了十万株,蔚然成林。
“杏林春暖”指的是医者仁心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象征。具体来说:来源:“杏林春暖”这一典故源于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董奉以种杏树代替收取诊金,每治好一个小病就种一棵杏树,大病则种五棵。象征意义:董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形成了美丽的杏林景观,还用杏果换取粮食来救济贫苦的人,这体现了医者无私奉献...
●典故:这则“橘井泉香”典出《列仙传》之《苏耽传》,出自西汉刘向所撰的《列仙传》。清代闯入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就将其收入《医术名流列传》之中,流传甚广。至今湖南郴州市东北郊苏仙岭上的苏仙观、飞升石、鹿洞,以及市内第一中学内的橘井,都是纪念苏仙的遗迹。“橘井泉香”一词与“杏林...
历史典故:该成语出自三国时期吴国医生董奉的故事。董奉医术高明,为人治病不取钱,只要求重病愈者栽杏五株,轻者一株。数年后,杏树成林,人们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这一故事也传为佳话,使得“杏林春暖”成为了赞扬医术高明的经典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