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唇亡齿寒,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原文中描述了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攻打虢国,但必须经过虞国,于是采用大夫荀息的计策,用美玉和宝马贿赂虞国国君,借道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借道,因为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虢国灭亡后虞国也...
在古老的《左传·僖公五年》中,记录了一段关于唇亡齿寒的深刻教训。晋献公计划通过虞国借道攻打虢国,这一举动引起了虞国大夫宫之奇的警觉。他向虞君发出警告,指出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如同嘴唇与牙齿,唇亡则齿寒,意味着如果虞国失去了虢国的保护,自身也将难保。宫之奇以虞虢之间的紧密关系为喻,强...
成语“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典故如下:- 背景: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扩充实力和地盘,计划攻打邻近的虢国。然而,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必须借道虞国才能攻打虢国。虞国和虢国关系和睦,且山水相连。- 计策:晋献公的大夫荀息建议送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给虞国国君,以换取借道。荀息...
唇亡齿寒典故的主人公是宫之奇。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典故主人公:宫之奇,春秋时虞国辛宫里人,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他明于料事,具有远见卓识,忠心耿耿辅佐虞君,并推荐百里奚共同参与朝政。典故含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在这个典故中,宫之奇用这一比喻...
据中国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典故介绍,唇亡齿寒的故事出自春秋时期晋献公借道虞国灭亡虢国,后又反把虞国灭亡的故事。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献公向虞国借道灭亡了虢国,随后又反手把虞国也灭亡了。这个事件中,虞国国王被骗,允许晋献公通过虞国去进攻虢国,结果晋献公灭亡了虢国之后,回过头来又把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