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并济是一个历史典故,意指在治理国家或管理组织时,恩泽和威严并存,两者平衡相济。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中国春秋时期的道家经典《庄子·天运篇》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鲍叔牙的人,他的父亲在世时,非常仁慈,对百姓十分宽容。然而,当他继承父亲的位置成为国君后,却变得非常严厉,施行严...
“恩荣并济”并非传统汉语成语,其表述可能存在混淆或误写。若结合语境推测,该词可能是“恩威并济”(或“恩威并用”)的变体,后者指同时运用恩惠与威严两种手段来管理或影响他人,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及文化中具有深远渊源。 从历史渊源来看,“恩威并济”的核心理念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法家与...
【典故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6回:「以为恩威并济,内外兼筹,布置得七平八稳,可以任我欲为了。」 【成语意思】: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通用拼音】:ēn wēi bing ji 【拼音简写】:EWBJ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
公孙乔改革郑国,打击旧势力,表彰忠俭,体现了宽猛相济;子产则在去世前告诫儿子,宽大可以赢得民心,但过度宽容可能导致恶果,需要适时调整。南宋知州陈埙在处理即将暴动的情况时,通过送酒肉并警告,成功安抚了准备起义的人;齐威王通过封赏雍齿消除潜在的反叛,同样展现了恩威并施的智慧。优秀的领导者需...
“恩威并济”这一成语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具体见于《三国志·吴书·周鲂传》。周鲂是东吴的重要官员,他在治理国家时,就曾灵活运用恩威并济的策略,成功地维护了东吴的稳定。另一个与“恩威并济”意思相近的成语是“恩威兼济”,其用法和含义与“恩威并济”基本一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统治者在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