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袍典故

《南史·沉约传》中,沉约经常穿着布袍芒屩,以麻绳为带,显示出他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与对物质的淡泊。这些历史片段,不仅描绘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布袍所蕴含的朴素与节俭的美德。从唐至明,布袍作为服饰之一,频繁出现在文人的诗作中,成为其形象与心境的载体。唐·唐彦谦《早行遇雪》诗中...
布袍典故
欣赏了七律诗《又留别同院》,我们不禁跟随诗人张保胤的思绪,回望历史的长河。这首诗以今昔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富贵与落魄的不同境遇。昔日锦衣玉食、宫内奢华,如今却只能穿着破旧的布袍,忆及往昔的荣华与幸福。诗人的情感细腻,用词精准,将个人经历与时代变迁融为一体,使得读者在感同身受之余,亦能体会到历史的厚重与变迁。

接下来,让我们从古代文献中一窥布袍的使用与象征。《后汉书·东夷传·三韩》提到,三韩地区的人们大多身着布袍,脚穿草鞋,体现了该地区朴素的生活方式。《南史·沉约传》中,沉约经常穿着布袍芒屩,以麻绳为带,显示出他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与对物质的淡泊。这些历史片段,不仅描绘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布袍所蕴含的朴素与节俭的美德。

从唐至明,布袍作为服饰之一,频繁出现在文人的诗作中,成为其形象与心境的载体。唐·唐彦谦《早行遇雪》诗中,荒村绝烟火,髯冻布袍湿,展现了诗人在恶劣天气中坚持出行的坚韧与苦涩。宋·刘过《寿建康太尉》诗中,万里寒风一布袍,持将诗句谒英豪,描绘了诗人不畏严寒,坚持追求理想的形象。明·周履靖《和贯休山居十咏》中,长安多少豪华客,何似山林一布袍,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华世界的反思。

最后,民间谚语“布袍草履耐风寒”道出了布袍的实用与坚韧。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布袍成为了人们抵御风寒、适应环境的必需品,其朴素与实用的特性,成为了人们生活智慧的体现。这些关于布袍的记载与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服饰文化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多元面貌。2024-08-31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3:19: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深空游戏 葛巾布袍历史典故

    葛巾布袍是中国古代历史典故中的一个代表性形象。葛巾布袍的故事源于三国时期,主要涉及到刘备、诸葛亮和刘备的弟弟刘禅。据说,刘备曾经在蜀地打败了刘璋,建立了蜀汉政权。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和谦逊,刘备不愿意穿着豪华的衣服,而是选择了葛巾和布袍。葛巾是一种简朴的头巾,布袍是一种朴素的衣服,象征...

  • 《南史·沉约传》中,沉约经常穿着布袍芒屩,以麻绳为带,显示出他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与对物质的淡泊。这些历史片段,不仅描绘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布袍所蕴含的朴素与节俭的美德。从唐至明,布袍作为服饰之一,频繁出现在文人的诗作中,成为其形象与心境的载体。唐·唐彦谦《早行遇雪》诗中...

  • 〖葛巾布袍〗 成语典故: 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国家大计〗 成语典故: 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鼓角齐鸣〗 成语典故: 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  c1249205813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葛巾布袍〗 成语典故: 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国家大计〗 成语典故: 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1948229.html?fr=ala0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

  •  百度网友78bdb3 双调水仙子次韵末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这一典故,全句便带上了在肉体和精神上都离尘出世的高士韵味。“吟魂健”,所吟咏赋出的是像庄子《秋水篇》那样的至理道言;身着道家的宽大布袍,胸中包罗了天地万象。这接下来的三句,完满地绘现了得道高士的风神。道家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宗旨与文人希冀获得个性解放的心理颇易合拍,像大诗人...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